第A12版:e眼关注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面难点探民生”系列报道之二:

共享交通的文明共享之惑

网友呼吁:亟待建立“宁波规则”

市民巡访员与网友在问政平台上反映的共享单车乱象,目前已经被整改。

    2019年,继ofo小黄车之后,又一家在宁波运营的共享车公司“享骑电单车”遭遇“暴雷”。在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上,2019年开年不到2个月,关于享骑电单车押金难退的投诉帖已有60余条。

    近两年来,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动汽车等互联网共享车辆,如雨后春笋在我市迅猛发展。这一交通工具为助力宁波交通,尤其在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使城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统计显示,去年1月1日至今,关于互联网共享车的投诉中,点击量破万的已有200多起。

    上周,针对城市中存在的互联网共享车的种种乱象,宁波市文明创建市民巡访团发起了2019年第2号专题巡访。5天巡访,巡访员共上交巡访报告70余份,涉及52个点位。巡访结果显示,52个点位中,只有9个点位被点赞,占总数的17.31%,而被吐槽的点位达到46个,占总数的88.46%。

    四大现象

    挑战宁波城市管理

    记者从宁波市交通部门了解到,目前在宁波经营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主要有4家,分别为哈啰单车、摩拜单车、ofo小黄车和乐骑单车,有车辆约32万辆,注册用户接近100万,日均租用量约40万人次;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已有享骑、小遛、雅兔等7个品牌进驻运营,总量超过3万辆;进入宁波的共享汽车运营公司有三四家,约有2000辆车投入运营。

    网友投诉和市民巡访员巡访结果显示,宁波共享交通工具目前存在四大乱象。

    一是停放不规范,影响市容文明。这是问政平台上最多也是最为触目惊心的投诉。在帖子中,共享车不仅占据人行道、盲道、机动车道、地铁出入口、绿化带、公交站台、公共场所、小区出入口,甚至被扔进奉化江、甬江、姚江,有的甚至被扔进东钱湖或在一些闲置空地上堆积成山,严重影响市容,并造成安全隐患。

    共享车辆的不规范停放还特别表现在共享汽车方面。在目前宁波各路段违停严重、停车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随意停放的共享汽车无疑是“乱中添乱”。不少共享汽车不按规定停放,或横行霸道一车占用两个车位,或卧于绿化地,或违停人行道等,种种不文明现象频现。有的共享汽车还在小区里一停好多天,不但占用了小区的公共停车资源,还直接影响了小区其他居民的通行。

    这些乱象给城管、交管部门增添了无穷的麻烦,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是无牌无证,骑行存在安全隐患。作为宁波本土企业,小遛共享在宁波投放了大量的共享电单车。但网友质疑:这些电单车无牌无证为何还能上路?其推出的“花4000元获得免费骑行或者骑行收益”的分成领养活动,是否涉嫌非法集资?相应管理规范的缺失为市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留下隐患。

    不少网友强烈呼吁:“押金问题”,不要再走ofo小黄车的老路。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小黄车也就几百元的押金,而小遛电单车几千元的领养金,问题将会更大。

    三是退还押金,堪比登天。去年下半年以来,共享车辆押金退还纠纷居高不下,并已危及社会稳定。从去年9月份开始,ofo小黄车押金难退的相关投诉一度成为网上热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两个月,关于享骑电单车押金难退的问题再度成为平台热点,相关投诉集中暴发。众多市民因退款一直未能到账、公司客服电话一直打不通等问题,开始迁怒和怨怼政府,并强烈要求职能部门给出说法。

    四是保额过低,用户面临天价赔偿。2017年4月,共享电动汽车GoFun(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分时租车品牌)进入宁波市场。截至目前,宁波街头已经陆续出现了GoFun、EvCard、联动云、滴滴等4款共享汽车,并已成为继网约车、共享单车及电单车之后又一个共享出行领域的热点。共享汽车在宁波年轻人中很受欢迎,而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其中,最突出的是事故赔偿。网友质疑,共享汽车的保险是最多只能赔偿5万元,这对租车人来说是否合理?而5万元这一额度的依据何在?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

    整治有成果

    但遗憾还是不少

    面对频发的管理乱象,宁波市各相关部门已积极开展整治行动。

    2017年10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分工,初步规范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发展。

    2018年8月30日,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整治的公告》(下文简称《公告》),公告明确暂停新增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和车辆;对未经允许擅自新增投放车辆的企业,责任部门组织联合约谈,责令限期清理,拒不执行的,依法予以清拖。对未申领非机动车号牌(即黄色号牌)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包括仅有白色防盗号牌的车辆),在2018年9月15日前由所属企业自行全部清理。逾期未清理的,依法予以处理,并及时做好用户押金、预付金的退还工作,逾期未清理的,将依法处理。

    2018年8月31日,宁波市又出台了《宁波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在高频次约谈并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加快废旧车辆清理后,清拖了大量人行道上、车行道上违规停放及擅自投放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众多网友表示,依然有不少遗憾。尤其是大街上的无牌共享电单车,好像比以前更多了。

    不少网友认为,目前各部门所做的努力貌似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处理某一地的某一乱象,而并未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共享车管理

    期待“宁波规则”

    入乡随俗,进入一个城市后,共享车必须遵守这个城市的相应规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规则目前严重缺失,而规则的“缺失”正是相关乱象未能“治本”的最根本原因。

    记者了解到,眼下我市共享交通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难点: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尽管多次约谈责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电动自行车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因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具体有效的惩戒措施而抱有观望心理,自觉清拖违停、废旧车辆的力量投入普遍不足,甚至有企业无视《公告》要求,继续新增投放车辆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其中,青桔单车新增2.5万余辆,小遛电单车新增8000多辆,哈啰电单车新增5000多辆。

    二是清理车辆的后续处置不明确。目前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交警部门虽已累计清拖违规停放车辆12万余辆,但因现有的行政处罚依据不充分,均未采取后续处置措施,导致清拖车辆“霸占”市区一些闲置空地,形成网民投诉强烈的“单车坟场”。

    《宁波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对未申领非机动车号牌(即黄色号牌)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包括仅有白色防盗号牌的车辆),在2018年9月15日前由所属企业自行全部清理。逾期未清理的,依法予以处理,并及时做好用户押金、预付金的退还工作。这一“依法予以处理”,目前缺乏主体与标准。尤其是共享电单车与共享汽车,可依据怎样的法律作出处置,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

    三是车辆押金监管与制约缺失。由于此类互联网企业总部多在北京、上海等地,宁波缺乏对其资金监管的制约手段。去年11月以来,ofo小黄车押金难退问题暴发。宁波市交通管理部门先后4次约谈了ofo小黄车省、市两级区域负责人,要求尽快补齐专项押金资金缺口、充实客服力量并畅通用户投诉途径,尽快完成押金和预付金的退还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今年以来,享骑电单车押金难退的投诉再次暴发,但由于享骑电单车的总公司位于上海,宁波市场监管部门很难采取有效手段。

    共享交通,文明共享。其关键在于拥有一个富有创意的“宁波规则”。共享车运营如何建立一个进入和退出机制?设立一个怎样的入甬“门槛”?如何通过绩效考核,让优秀运营者得到更多配额,让不良运营者减量并退出市场,形成“有限开放、动态调控、理性经营”的市场竞争格局?2019,谨愿广大网友的期盼能早日迎来相应的“宁波规则”,并能兑现一个美丽现实。

    (傅钟中 海文 张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