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达 据《宁波日报》此前报道,近年来,我市民宿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山地田园型、滨海亲水型、都市院落型、古村乡居型等特色产业集群。登记在册的民宿有1800多家,客房1.3万余间,床位2.3万多个。民宿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民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民宿的兴起缘于美丽乡村的吸引力。通过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狠抓“五水共治”,我省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脏乱差、生活贫穷苦成为历史。农村呈现出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风光如画的景色。久居城市的人们看惯了高楼大厦,厌烦了车水马龙,于是,在美丽乡村的吸引下,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一下不同于城市的生活,领略一下农村的自然风光,成为不错的选择。 民宿的兴起缘于返璞归真的驱动力。如同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出去,农村人向往城市,城市人向往农村。特别是祖辈或自身来自农村的城市人,脑海里始终储存着历史的记忆,在生活习惯上、精神心理上,与农村有着割不断的情结。然而,老家已无家,没了回家的路。民宿的出现为这批人重温祖辈或少时的生活提供了条件,使他们的乡愁得以延续,这也为民宿发展带来契机。 民宿的兴起缘于宾至如归的亲和力。住过城市的宾馆,体验过乡村的民宿,感觉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宾馆尽管人来人往,但客人们互不相识、互不来往,心灵是孤独、封闭的,服务员的笑脸是职业化的。而在民宿,客人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大家同在一个院子里,同在一个屋檐下,可以一起喝茶聊天,一起喝酒吃饭。民宿主人的笑脸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不少住过民宿的人因此与民宿老板和同住民宿的客人成了朋友。 民宿经济方兴未艾,发展前景看好。但是,民宿经济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宿经济贵在姓“民”,只有立足农村,为振兴农村出力,为农民谋利,为民众服务,民宿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民宿要助推农村振兴、农民致富。民宿的建设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危旧房改造进行,无论是利用原有建筑改建还是在宅基地上新建,都应与所在村庄的格局和风貌相协调。要吸引农民参与民宿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促进农特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做好“民宿+”的文章,以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应防止民宿建设破坏村庄原来的格局和风貌,侵占基本农田,损害农民利益;更要防止借民宿之名,占地占房,使民宿变相成为私人会所。 民宿应面向普通民众,为大众服务。价廉物美的农家乐曾经得到城镇普通民众的欢迎。民宿作为农家乐的升级版,在软硬件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服务价格适当提高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实践中,一些民宿定位不准,盲目攀比,装修豪华,价格昂贵,有的服务价格甚至超过了城市里四星级、五星级宾馆,只有有钱人才消费得起,普通民众很难迈进门,这就有点急功近利了。 民宿姓“民”,只有普通民众住得起、吃得起、玩得起,民宿的客源才会源源不断,民宿才会持续兴旺、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