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比上年增长4.6%。全国共有入园儿童1863.91万人,比上年下降3.82%。与上年相比,2018年我国幼儿园数量增加了1.17万所,不过入园儿童比上年减少了74万人(2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 幼儿园数量增加了,入园儿童人数减少了,这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新现象。过去,不少地方出现过“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原因之一是幼儿园数量或者学位数量不能满足孩子入园需求。但从上述数据看,这种供需关系总量正在发生变化。 幼儿园数量之所以增加,是因为每年新建、改建了不少幼儿园,其背后有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比如,把幼儿园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落实教育用地等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入园儿童减少,有关部门解释是我国总体上处于入学人口下降期,其背后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每年新出生人口处于下降趋势。 可能有人认为,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二孩占比大幅增加,今年明年将会迎来入园高峰,到时候仍有可能出现“入园难”等问题。但笔者以为,“入园难”再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是从国家到各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以应对全面二孩,况且,专家认为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仍将持续。 比如,2018年至2020年,北京将新增17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再比如,预计到2020年,广州可增加17.53万个学前教育学位。由于各地是根据科学测算学位需求来规划新增幼儿园学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供给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家长们不必担心孩子无园可上。 同时,家长也不用担心“入园贵”,因为根据相关政策安排,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在80%左右。其中,有的城市大幅增加公办幼儿园,如广州力争公办学位数占幼儿园学位总数50%以上。有了财政支持,就不会“入园贵”。 无论从幼儿园学位规划看,还是从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而言,“幼儿园多了入园孩子少了”很可能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这有利于保障学前儿童有园可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排除未来出现部分幼儿园闲置荒废。因此,现在就应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 这就需要新建、改建的幼儿园必须规划布局合理,与区域内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等指标相匹配,避免幼儿园集中于城区而居民小区越来越郊区化。根据不久前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从“小区配套幼儿园”入手可避免幼儿园布局不合理,但这种部署必须落实到位。 我们还要意识到,虽然“幼儿园多了入园孩子少了”,但如果学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就会出现“名幼儿园”,继而引发“择园”等损害教育公平的问题。所以,从现在起,在增加幼儿园数量的同时,还应该防止“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现象在幼儿园领域重演,即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要公平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