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祠堂种种

    陈莉萍           

    正月里的首场演出献给了浙江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据来车站接我的村民张师傅说,这场演出是为他们村新落成的宗祠而举行的。

    众所周知,“宗祠”即“祠堂”。不知为何,小时候,要是让我举出一个萧索、阴森的地儿,首先便会想到祠堂。许是影视剧看多了,总觉得祠堂是封建威权的象征,它守旧、落后、排外,是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良之物。

    后来,因职业之故,我有机会随剧团去农村参加一些祠堂落成的庆典演出,几番接触,慢慢了解到,祠堂作为一种古旧的纪念性建筑,是华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祠堂萌芽于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到宋代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期发展到高峰。从建筑本身来看,祠堂的灵牌、碑文、门楼、匾额、题铭、楹联等,带有鲜明的宗族文化特色,而建筑结构以及木雕、石刻、泥金、彩绘等工艺,处处显示着先民的艺术水准和智慧。

    据说,早期一些祠堂还附设书院,具有文化传播功能,于是它也成为村落文化中心、民间文化传承场所。而在“祭祖”“联宗”等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更是对同宗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车站距离演出村庄有个把小时的路程。汽车奔驰在公路上,一如张师傅欢快的心情。

    “看到了吧,我们这里几乎村村建有祠堂!”指着车窗外掠过的大大小小、新新旧旧、形形色色的祠堂,张师傅兴高采烈地与我攀谈起来。

    从张师傅口中得知,我此番前往的演出场所,就在他们村子刚刚落成的祠堂内,那是一座占地逾十亩,投资超千万元的豪华宗族祠堂,由村里二百来户人家合力捐款营建,目前当属张师傅所在村落周边区域最豪华的祠堂。

    “听先行的同事说,你们村地处僻远,村子不大,后生们大多外出谋生,平日里只剩下老人留守。耗巨资建造这么大一座祠堂,有必要吗?再说,在我印象中祠堂似乎还有点迷信色彩……”看张师傅心直口快,我亦不惧口无遮拦。确实,这些年当地大兴祠堂,而且越建越奢华了。

    “呃……迷信倒不见得,我们这一带比较讲究宗族观念,筑建祠堂,为的是寻求一种信仰和寄托,也出于对祖先的敬重和缅怀。至于攀比嘛,嘿嘿……不能说没有……眼看周边的祠堂越造越好,我们自然不甘落后。不过,我们建祠堂,不花政府一分钱,全是村民们自掏腰包。这次我们村出资最多一户人家高达80万元……”张师傅朗声说道。

    一阵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打断了我们的聊天。张师傅说,白天的演出结束了。按惯例,无论白天、晚上,演出前后,祠堂外必须鸣炮示庆。说话间,车子已经驶进村里,只见村口张灯结彩、条幅高挂,看戏的人个个面露喜色,正从前方祠堂内密集而有序地涌出……

    尽管对张师傅口中祠堂的宏大规模心里有所准备,可眼前这座祠堂的豪华和美观,还是令我瞠目——占地近万平方米,地宽基平,背山依水,整栋建筑包含了门前广场、天井、享堂、寝堂、辅助用房、戏台等等,无论形式还是布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趣味。

    “正月里又喜逢祠堂落成,这些天,我们村家家户户没有不摆上个三两桌的,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赶来观祠堂、看大戏,真正闹热、旺气、体面极了!”执意陪同我一块参观的张师傅,不时向我诉说他的荣福。

    看着美轮美奂的祠堂和乡亲们幸福的笑脸,我陷入了沉思。毋庸置疑,祠堂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中国民间建筑,它以自己独特的存在诠释着时代文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和历史遗存。为此,保护祠堂、传承乡土宗祠文化,也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祠堂曾经也是封建宗族势力施威的舞台,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象征。

    这些年民间重修、新建祠堂之风再度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表现。但如何正确把握祠堂文化的实质和内涵,用科学文明的方法剔除封建糟粕,使其成为传播优秀文化传统的阵地,更好地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契合,亟待引起大家的关注。

    “过了正月,小村又将恢复往日的宁静。偌大的祠堂如果闲置起来,岂不成为一种摆设?其次,建造祠堂是否加重了部分村民的负担?会否因出资多少而造成村民间的不睦,甚至以此来决定村民在村中的话语权?还有,祠堂的兴建,会否令族人与族人、宗族与宗族之间产生盲目炫耀攀比的思想,促使封建宗族意识复又抬头?还有还有……”曲终人散,走进空无一人的祠堂演出厅,站在可容纳1500人次观摩的戏台下,回望意兴盎然的张师傅,这些话我终究没有问出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