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聚焦2019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0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代表委员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一老一小”改革措施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胡浩 熊争艳 黄小希

    如何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是全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并提出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百姓的关切,就是报告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报告强调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这将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

    “慢性病门诊用药支出高、异地看病就医报销难,是许多老人共同面临的困扰。报告提出,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说,关注百姓的“小问题”,恰恰反映了政府的民生“大情怀”。

    对于不少正在帮着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而言,“幼有所育”是“老有所养”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孙辈没人看护,自己也无法安然“休养”。

    代表委员们注意到,“婴幼儿照护”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直击许多家庭的现实烦恼。

    “城镇职工不敢生育第二个孩子,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入托难,生了没人管’。”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刘晓庄建议,发挥教育、卫生、妇联及社区等方面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育班,支持各地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福利性亲子教育机构,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在社区开展“短时看护”服务,建立公益性社区婴幼儿托育网点。

    “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社会发出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的强烈信号。

    在6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也就“一老一小”问题作出回应。

    “‘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连维良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发文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将通过“增能力、提质量、优结构”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快解决养老育幼这个领域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