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1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鸟去林空何时归?

——“鹭林”地名溯源

    桂维诚           

    宁波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路林市场所在地,是我的故乡。鹭林,旧属镇海县西管乡,直到1984年1月划归江北区前,一直隶属于镇海县庄市乡。我儿时随父母由上海迁居西安,故乡之于我就是一个遥远的地名。祖母在祖父去世后,也到西安定居了。老人家不识字,要给老家的亲人写信时,常常让已上了几年小学的我代笔。她仔细地拿出包在手帕里的旧信封,指着上面的地址对我说:这就是阿拉老家的“地脚印”。我一看,只有“宁波鹭林”这寥寥几个毛笔字,就问:这能寄到吗?祖母十分肯定地说:没有错,这是你阿爷生前特地抄给我的“地脚印”,你照着写好了。白鹭的“鹭”,树林的“林”——白鹭栖林,多么富有诗意的地名!从此,遥远的故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美好的印记。

    1969年,我作为知青,被命运抛回了这个故乡小村。斑驳旧屋的墙壁上刷满了标语,落款赫然写着“路林大队革委会”。时值隆冬季节,村落内外一片萧瑟,看到自幼烂熟于心的“鹭林”二字,已然“鸟去林空”,我的心仿佛一下子落到了冰窖里。故乡的地名不知何时竟被简化了,多年来我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记得“路林市场”初建时,我受托为门楼写招牌字,特地把“路”写成“鹭”字,谁知上面领导看了,硬说这样写不规范,要我改回去。此后每每看到“路林市场”的招牌,我就怅然若失。

    后来,我查过乾隆年间所编的《镇海县志》,得知今宁波大学濒临之江段,古称“拗猛江”,上溯二三里,即“鹭林江”之所在,“甬江绵亘九曲而出大浃口……鹭林回流舒缓,是以沿江五十里多草场。乾隆元年近场居民分疆划界,报垦升科,外筑长堤,堤下凿池、浚浍以资灌溉,堤坚而高,碱潮不能妨,禾黍斥卤,荒荡尽为良田”。先人曾赋予这里一个如此富有诗意的地名,由此不难想象,两三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白鹭群栖的芦苇林,“鹭林”大概就是由“鹭栖苇林”而得名的吧。明代诗人杨守陈在游甬江后写过一首《秋江别意》,其中有“黄花晚对琼筵落,白鸟寒冲玉帐飞”之句。遥想当年,白鹭一定是经常光顾这里的。如今白鹭已经归来,但地名却没有再改回来。

    从路林村曾走出过上海滩金融大亨叶琢堂。《宁波帮大辞典》记载:叶琢堂早年在上海为瑞和洋行买办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后与法国人联合创办万国储蓄会。他在中国金融界举足轻重,曾任中国银行官股董事,中央银行董事等。此外,中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夫人叶毓芬教授是路林村后叶人。

    最近,《今日镇海》记者陈饰把“路林”地名的变迁写成《路林地名考——翩翩白鹭何处寻》一文,刊登在2月20日第4版的《今日镇海》上。她采访了92岁的陈兵老师,老先生研究镇海文史已三四十年。几年前,陈兵老师阅读镇海藏书家王雷点校《蛟川诗话》一文时,读到一段与路林地名相关的历史资料。民国《镇海县志》引光绪《鄞县志》卷七十四《土风》中一首《甬东江北歌》:“夫差破后已亡吴,曾说清江驻舳舻。惟有辂林犹似昔,千门落日自啼乌。”这里的“辂林”,在明朝成化《宁波郡志》中作“路林”。这首诗的意思是,传说辂林这个地方当年吴王夫差或越王勾践曾驻跸过。辂,即指帝王所乘辇车。

    清代乾隆年间宁波文人张懋延在其著作《蛟川诗话》中对此诗进行了考证。据《宋史》所载:帝乘楼船次定海县。那么辂林实为辂临,表示车驾经临的意思。陈兵分析说,夫差勾践的传言应为“伪说”。据史料记载,只有宋高宗赵构,即“布褴扯大旗”中提到的康王,在被金人追逼时逃往定海(即镇海)方向。他从明州(宁波)乘船,沿甬江而来,经过路林。岸边军士林立,这里因江道变窄,有滩涂,因此靠沿岸纤夫拉船行进。按这样的解释,“辂林”实为“辂临”。

    经镇海藏书家王雷考证,屠本畯所作的《甬东江北歌》中首次出现了“辂林”字样,被后世文人张懋延写入《蛟川诗话》时,已演变为“辂临”。王雷说,初步检索后发现辂、路二字通假,所以辂林即路林。此外,在古籍刊刻流传中常有舛误,这二字因字形相近,可能是刊刻之误。他认为,《蛟川诗话》中“辂林”又作“辂临”,也代表了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

    王雷发现最早在南宋开庆《四明续志》中,已明确出现“路林”的地名。按成书年代排列,随后的明成化《宁波郡志》,在定海县的“乡村”篇中,有“孔浦村、路林村、古南村、沙北村”的记录。第三本是明嘉靖《定海县志》,在“村”一节中,关于“东管乡”“西管乡”的记载中含有“孔浦”“路林”等地名。随后的清康熙版《定海县志》、雍正年间曹秉仁所著《宁波府志》中也均记为“路林”。

    而在乾隆年间方志中,记载的则是“鹭林”的地名。如乾隆版《镇海县志》,同样提到西管乡,记有“四都一图,鹭林、外吴……”同时期陈景沛编撰《镇海县志备修》一文中,则是“路林”“鹭林”共存。王雷推测,可能是当时正处于这两个地名演变阶段,故互为通用。他根据自己点校的《蛟川诗话》,认为该地濒临甬江,附近曾有一个鸬鹚村,可见沿岸潮湿温暖多鸬鹚、白鹭等鸟类,所以乡间文人把“路”字雅化而写成“鹭”字,这种推想应该是合理的。再往后留存下来的方志,如光绪版《镇海县志》,则多记为“鹭林”。

    民国年间直至1949年后,仍一直写作“鹭林”。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员陈一鸣提供了民国时期报纸上的广告和1957《宁波大众》上的头条新闻,上面都写为“鹭林”。直到1960年时,才被简化成“路林”了。

    关于“路林”地名变迁的线索已然明晰,也使我这一段挥之不去的乡愁得到了抚慰。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地方,总会记得自己住在哪儿,更难忘老辈人说过的故事,这些地名就像烙印一样刻在心灵深处。如今村落消失了,道路拓宽了,再过数年,也许连地名也会消亡,以后就再没人记得那些历史了。阿拉宁波人把地名称作“地脚印”,颇有深意。有了地名,就能循着前辈的脚印,找到回家的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