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数月前,我市一家创办数年的公司成功开发出一个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然而,技术出身的老板缺少管理经验,企业也没有一个合规管理团队。合规,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为预防可能的法律风险,老板请来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为新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公司运营进行合规性体检。几周后,法律服务团队出具《合规问题法律意见书》,回答了这位老板的很多问题,消除了他的很多疑虑,并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做了特别提示。根据这些合规性意见,老板拟订了一个计划,整合有关资源,一手抓新产品量产,一手抓市场开拓,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显然,这是一个有合规意识的民营企业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总是与各种各样的风险相伴。一方面,风险意味着机会,企业要发展,就得冒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风险如果不加防控,也可能导致企业重大损失。企业进行合规管理,目的在于提前发现、识别和防控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和其他相关风险,使企业健康发展。这类似于医学上的“治未病”。 在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中,法律风险尤为关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旦有违约或违法行为,轻则涉及民事赔偿、受到行政处罚,重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刑事法律风险是许多民营企业家最大的忧虑。《刑法》中,有一百多个罪名涉及企业和企业家犯罪,如行贿、单位行贿、污染环境、骗取贷款、非法经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合同诈骗、商业贿赂等。可以说,一家企业从成立到发展,从小到大,每走一步都有可能遇到刑事法律风险。一般来说,一家企业积累了一定财富,拥有了一定影响,或许有能力承受一般的民事法律风险甚至行政法律风险,但一旦遇上刑事诉讼,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老板事业归零。 因此,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一些知名大企业就开始重视企业的合规工作。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它们通过成立企业合规机构、配置合规人员、进行合规培训、制订合规制度、培育合规文化、购买外部合规服务等方式,将合规管理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为发现、识别、防控和化解法律风险的有力措施。 然而,对于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合规管理甚至还没有列入“议事日程”。有的企业家认为,在企业发展初期,业务难做,生存压力大,管理规范要为业务发展让步,合规管理急不得;有的认为,自己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本事,有事时再说,事先搞合规管理是“无效投资”;有的认为,合规管理会束缚自己手脚,丧失发展机会……总之,不少民营企业家脑海里还没有合规管理的“一席之地”。 也有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了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却受制于自己缺乏专业知识,感觉无从下手;还有的只是嘴上说说,不舍得在合规管理上投入,企业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也不愿意“叫外卖”来解决。凡此种种,使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合规管理上不仅与国有企业相差甚远,与一些先进的民营企业相比,也落后很多。 毋庸讳言,因为市场不甚规范、法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时候不合规经营确实会让企业走得更快,赚到“快钱”,甚至闯出一片天地。但从长远看,在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下,无论哪一类企业发展,已经不再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机会。对合规工作越早认识越主动,越早重视越有效。这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应有的战略眼光,希望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