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译者魏薇 龙志勇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日期2018年7月 每当想到“贫穷”这个词语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联想到缺钱;每当想到日理万机的人,就会联想到没有时间与朋友。那么,贫穷与忙碌有没有潜在的逻辑关系呢?作者在开篇引用了“假如蚂蚁真的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又怎么还有时间去四处野餐呢”这句话,来阐释自己写作的初衷,那就是试图从“稀缺”——这一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来阐释贫穷与忙碌之间的潜在关系。 文中提到,我们有时候感到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而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我们有时候感觉手头拮据,却又有还不完的账单。作者提出上述现象之间,是否可以用“稀缺”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呢?拙劣的时间管理会令人陷入难堪的境地,以致很难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拙劣的金钱管理往往会导致更多的债务。对日理万机的人士和陷入低收入的贫穷人群而言,虽然他们有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最终的行事方式是相似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 作者认为,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就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饥饿人士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忙碌的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完成某些工作的时间。与此同时,稀缺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仅使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还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推荐书友:熊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