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0年上海豫园小东门一带的新式石库门建筑群。 |
 |
宁波江北新马路21号西侧的老式石库门房屋。 |
 |
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条箍门框,改用水泥浇筑,门饰也更繁复和欧化。 |
桑金伟 文/摄 过去,在上海老城区能看到很多石库门建筑。“石库门”既可作为一种门头的称呼,又是一种民居建筑的统称。作为门头,它的特征是:以石条做门框,独框双扇门,以乌漆实心厚木为门扇,门扇上多有金属门环。作为建筑物,其特征是:长排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每单元(往往为一户)有一个石库门头。 进门头(大门)是一个不大的天井,面对天井的当中一间是堂前间,上海人称其为“客堂间”。客堂间后半部有板壁作隔断,隔断前面是正厅,也叫堂前。隔断后面由三部分组成:上二楼的楼梯,转角处有小屋,上海人叫“亭子间”;厨房即“灶披间”;通向后弄堂的后门。登上不宽的楼梯,楼上是主卧室。很多石库门建筑有前后两道门,前面的石库门是主门,通较大的弄堂。后门是单扇小门,通小弄堂。上海人往往喜欢走后门。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是上海传统弄堂住宅的代名词,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石库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上面提到的“亭子间”,低矮窄小,冬冷夏热,采光差,常被主人用来出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不少进步文化人士为避白色恐怖来到上海,他们常租用亭子间,如蔡元培、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丰子恺等名人都在亭子间居住过。他们在亭子间奋笔,写过不少文学作品,且好多作品涉及亭子间生活。如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文集》成于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内,张爱玲的小说常以里弄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等,故文坛上有“亭子间文学”的说法。石库门也为其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十字街头》《天涯歌女》等电影、音乐作品中,能看到石库门生活的影子;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即后来的《国歌》)也是在亭子间内创作完成的。1986年4月到1991年4月间,我国发行的普通邮票《中国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图案就采用了石库门建筑。 沪上目前有数处石库门博物馆,我参观过其中的一处,即上海石库门博物馆。它位于太仓路181弄25号,是由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老屋改造而成的。如今,“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已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并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石库门真要名扬四海了。 其实,石库门出自宁波。 石库门名称的来源,特别是对“库”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此门严严实实像库房的门,故名;二是“库”其实是“箍”,宁波方言里二字同音,于是上海的“石箍门”就误作“石库门”了。多数人认同后者解释。 不仅“石库门”这个名称来自宁波,早期的上海石库门房子与宁波一带早年常见的老屋在建筑形式上也很相似。有专家把上海石库门的发展分为早期老式石库门和后期新式石库门两部分。 老式石库门始建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为三、五开间,两侧多有厢房,即成三合院格局。天井较大,大门(石库门)居中,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这种房子过去在宁波一带很常见。 后来,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所取代。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新式石库门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动:后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屋顶用洋瓦,开天窗,有晒台。新式石库门还缩短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改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这在人口骤增、土地金贵的上海意义重大。 新式石库门的门头和外墙多采用青砖或红砖,清水砌筑石灰勾缝,放弃了老式的白石灰粉刷,老式石库门中常用的马头墙或观音兜式山墙也不再使用。更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笨重的石料箍成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柱或水泥浇筑门柱,门楣的装饰也更加繁复和欧化。 总而言之,老式石库门式样来自宁波或浙江一带老屋,新式石库门脱胎于老式石库门。 老式石库门如今留存不多,几年前我在上海豫园一带看到过,去年再去时它们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宁波江北区新马路21号西侧,尚能一睹老式石库门的容貌,虽然它已做过一些修饰,但大的格局未改。 据载,石库门起源于太平天国后期,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举家涌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外国房产商乘机大量营建住宅。此外,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和船民也涌入上海,在租界的工厂边上盖起简陋的棚子。19世纪70年代,租界当局下令取缔这些工棚房,地产商趁势在郊野上建起一批住房,它们以联排房屋形式建筑,既节省了土地,且更为中国人接受。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应运而生。 自上海开埠以来,大量宁波人移居上海,活跃在各行各业。一些宁波人通过努力奋斗成了叱咤风云的富商巨贾,在上海滩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移民和原住民一起,一砖一瓦把大上海建成。在这过程中,宁波人的语言、习俗等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众所周知的“阿拉”,本是宁波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上海人喜欢在称谓前加“阿”字,如“阿婆”“阿舅”“阿姐”等,也是受宁波方言的影响。“石库门”之称亦源于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