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普通工匠到工艺大师

——宁波著名非遗传承人群体亮相央视的背后

    周燕波            

    3月11日至4月2日,宁波有11位艺术名家的人物访谈节目陆续在央视戏曲频道“翰墨戏韵”中播出。这11位名家中,除了胡朝霞等3位是书画领域的艺术家外,其他8位分别是陈盖洪、黄才良、张德和、陈明伟、裘群珠、孙迈华、施珍、闻长庆,他们中大多数是宁波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所传承的项目涵盖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嵌(合称“三金一嵌”)、越窑青瓷烧制及象山竹根雕技艺。

    节目播出后,再一次引来人们对这几项堪称“国宝”级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的关注。这6项传统手工技艺多年前就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三金一嵌”与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去年还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这些非遗项目经过政府、社会的扶持及传承人的多年努力,如今已成为展现宁波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名片。

    大师作品 独具匠心

    去年初,一顶金碧辉煌的“万工轿”在央视知名栏目《国家宝藏》中惊艳亮相,这是国家级非遗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的代表作。“万工轿”的工艺极其繁复,陈盖洪率弟子们耗时3年多才制作完成这件稀世珍品,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宁波“万工轿”之所以富丽堂皇,其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朱金漆木雕这种传统工艺。朱金漆木雕是一种兼具雕刻与漆艺的民间传统工艺,手工作品造型古朴,绚丽多彩。1962年出生的陈盖洪,初中毕业后就拜师学习木雕技艺,后来又向宁波工艺美术界的老前辈曹厚德学习泥塑、灰漆、装金、彩绘等技艺,熟练掌握了朱金漆木雕的全套工艺流程。

    在鄞州紫林坊艺术馆,陈列着一张精美绝伦的“万工床”。床檐上镶嵌着亭台楼阁、高山流水及各色人物、动物,其巧夺天工的手艺令人啧啧称奇。这是骨木镶嵌代表性传承人陈明伟的心血之作。骨木镶嵌工序复杂精细,画底稿、木坯起槽、骨贝镶嵌、打磨、上漆……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稍有差池就要推倒重来。年近60岁的陈明伟从事骨木镶嵌工艺创作已近40年,据说为了制作这张“万工床”,光图纸就画了三四百张。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金银彩绣是一项通过金线、银丝与其他各色丝线巧妙搭配,在丝缎上绣出各色图案的民间手工艺。金银彩绣是细致活,一针一线讲究眼到、手到、心到。今年50岁的裘群珠从19岁开始学习金银彩绣,对这项工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她创办的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内,一幅流光溢彩的金银彩绣作品《甬城风情图》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幅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作品展现了老底子宁波人闹元宵的宏大场面:城隍庙、缸鸭狗、状元楼、天一阁、天封塔等历史建筑,以及舞龙、舞狮、唱戏等民俗活动,栩栩如生。这是裘群珠率几位金银彩绣艺人用了两年多时间才绣完的大幅作品。

    传承创新 不忘使命

    梳理几位非遗传承人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与坚守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作为泥金彩漆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黄才良用40多年的执着坚守,传承并弘扬着这项一度面临失传的传统手艺。2007年,黄才良创办的东方艺术有限公司与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合作开办“泥金彩漆专业班”,黄才良与另一位泥金彩漆传人陈龙手把手地向学生传授技艺,共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如今已有10余位优秀弟子成为新一代的泥金彩漆传承人。

    在将自己的爱好转化为终生事业的同时,陈明伟肩负起传承的责任。在他的精心培养下,“非遗家族”渐渐从“孤家寡人”壮大到超10人的团队。他们默默地守护着骨木镶嵌的日月光华。

    2009年,陈盖洪在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宁波朱金漆木雕这项流传了上千年的民间工艺,他倾囊建造起一座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供市民免费参观。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对越窑青瓷的赞叹。然而越窑青瓷在红火了1000年之后,突然沉寂。2001年,慈溪市决定全力支持恢复越窑青瓷生产,原是龙泉人的孙迈华被“引进”到上林湖。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在孙迈华及闻长庆、施珍等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越窑青瓷迎来了繁荣兴盛的第二个春天。

    象山张德和痴迷根雕近四十载,不仅把濒临绝境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而且还影响、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象山竹根雕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声名远播,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根雕艺术之乡”。

    进入21世纪,随着金银彩绣的绣花工时成本越来越大,宁波从事金银彩绣一行的人越来越少,一家家绣品厂因效益不佳先后倒闭。裘群珠痛惜之余,萌发了重振金银彩绣的念头。她于2009年建起了宁波金银彩绣公司,随后又创立了金银彩绣艺术馆,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盟彩绣事业。

    由于年代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已发生根本变化,这是所有非遗传承人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他们秉持的共同的艺术理念。

    陈明伟认为,非遗作品一定要面向大众,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才能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他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居家特点创作了一批既具有浓厚传统风格又兼具时代气息的现代家具、文房四宝、工艺小物件等。

    张德和结合“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不似而似”的现代审美理念,更多地保留了竹根雕返璞归真的自然情趣。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他又发明了乱刀法、连皮雕法、组合雕法和大写意法。他的艺术创新开辟了竹根雕艺术的新天地,被称为“中国竹根雕艺术的一次革命”。

    宁波非遗工艺大师之所以群体亮相央视,与他们在全省乃至全国工艺界的声望及作品影响力是分不开的,更与他们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是分不开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