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骏华 当年,宁波作家赵柏田的《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曾引起两岸热读。4年前,《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短短数月间多次重印,由此他荣膺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赵柏田被誉为“左手小说,右手散文”,由《万镜楼:历史的纪实及其虚构》可见一斑。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10多年来,赵柏田穿梭于茫茫书海间,以各种史料或笔记为主要依据,精研整理各种掌故,即使是残章断简也不轻易放弃。其思索由读书而起,杂览闲读之后所写的精彩随笔及文化小说,呈现出奇特的时空横截面。赵柏田极为推崇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感慨:“丢失了的历史,会在叙事中涌现出来。”作者精选了8篇短篇小说和9篇历史随笔,辑成《万镜楼》一书。篇幅或长或短,形式不拘一格,文笔流畅,语言精练。若论其风格,借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概念,可谓“雄浑、劲健、流动”。《万镜楼》钩沉史事,趣品人生,谈名人逸事,论时运际遇,通过画家、诗人、隐士、刺客、书商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了“心灵世界的镜像”。 时间犹如明鉴,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作者面对时间深处的中国,感叹万物皆为镜子。考证明末江南的文化风韵,想象一个青年画师的慕道历程,探察张潮的扬州一梦,叩问诗人的前世今生……越是充盈的生命,越能感受到孤寂,“我轻轻一跃,一头冲入了镜子”,生命的苦与乐都被赵柏田这个动情的观察者描写了出来。《万镜楼》让人们认识并体悟到中国文化之不朽,找回生命本体不必再向外界追寻。对徐渭、罗伯特·赫德、苏曼殊等传奇人物,赵柏田以独特的视角加以认知、解读,让读者领略了一个个看似孤独却又闪闪发光的灵魂。他凭借着对生命的直觉与感悟,说古道今,探幽究微。其中的奇思妙想、精言妙语,俯拾皆是,极具生命张力。作者将思想、人文和生活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历史烟尘中有迹可循,回味无穷,不愧是“史景迁与黄仁宇的合体之作”! “一道霞光从东海冉冉升起,它越过万顷波涛,越过早春潮润的空气,落在被城墙和壕沟拱卫着的宁波城的大街小巷上,落在城外河流停泊的三桅帆船上。”在《万镜楼》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宁波的影子。听,鼓楼的钟声敲响了!作者借洋人之口道出“宁静的波浪”促成“使波浪宁静下来的城市”。站在制高点,俯瞰昔时宁波的城门——长春门、望京门、永丰门、和义门、东渡门、灵桥门,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令读者无限畅想,真想和书中人物一起“游六门”。赵柏田还借助时任鄞县知县段光清的自撰年谱及中外史籍,试图还原清咸丰二年(1852年)春夏的一段宁波史事。正如古罗马大哲西塞罗所昭示的那样:岁月会消灭谬误,而确证自然的判断。随着作者的足迹,读者仿佛经历了其中的一切,感受不同的生命脉动。此时,传奇早已超越时空。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人物及事件具有固定性、唯一性,历史学家严格遵循历史时序,其叙事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为了解释事件的前因后果。然而,后人对历史的解读却是一个逐渐累积、不断变化的过程。《万镜楼》视野开阔,立意深远,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群体性格等,进行了多向度全景式的直观呈现,却不因“大”而略“小”。从往昔生活着眼,发掘文化本相,找寻生活实感,这与法国年鉴学派的心态史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万镜楼》精心制造了虚幻而又深刻的镜中世界,而镜子之间彼此折射的光,又呈现出智性与诗意交织的全景维度。述往事而思来者,本书留给读者深邃的思考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