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承峰:农民健康有了更强守护

工作中的黄承峰。(陈敏 摄)
扫码上甬派
看访谈视频

    记 者 陈 敏

    通讯员 周银环 邱传英

    【人物名片】

    黄承峰,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1979年,子承父业成为鄞县塘溪镇卫生院的一名外科医生。1998年8月起担任塘溪镇卫生院副院长,2015年退居二线。

    我们家可以说是四代从医,爷爷、父亲、我都是乡村医生,现在我儿子也成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几代人亲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农村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缺医少药,黄家父子走上从医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仅35岁,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也少得可怜。

    爷爷抱着为国人治愈疾病、强健身体的初衷选择从医,并成为塘溪一带有名的郎中。父亲16岁开始从医,是鄞县民间三大名中医之一。宁波解放前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在自己的私人诊所里为乡亲们看病、手术。

    宁波解放后,政府组建了一批联合诊所,父亲开始到塘溪联合诊所从医。

    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严重。记得小时候,父亲很忙,家里满是等他看病的乡亲。那时,农民看病必须自己掏钱支付医疗费用,付不起钱的乡亲便经常带点农产品抵费。父亲常感叹农民苦。

    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大批城市、部队“巡回医疗队”下到农村。同时,“巡回医疗队”积极培训农村医生,扩大了农村医疗队伍,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父亲的感叹开始少了。

    改革开放,乡镇卫生院大变样

    1979年,踏上从医路的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政府的重视下,我先后进入鄞县卫生进修学校、宁波卫校学习进修,又被派往孝闻卫生院、鄞县人民医院参加临床进修。我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成为塘溪镇卫生院的全科主刀医生。和我一起进修学习的还有一大批乡村医生,他们和我一样,大多成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骨干。

    进入21世纪,在政府的重点扶持下,一座座崭新的乡镇卫生院拔地而起,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塘溪镇卫生院为例,原先门诊只开设了内科、外科、牙科,村民要验个血什么的,得往城里跑。现在,医院迁到了新大楼,彩超、胃镜、口腔镜、CR、生化全套检验仪器全有,设门诊的科室有内科、外科、儿科、骨科、妇科等21个,此外,还建起了体检中心。

    与此同时,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更是今非昔比。记得20年前,一名40多岁的村民因反复腹痛来门诊,被诊断为小肠气,医生连夜为其动手术,可动完手术,肠子无法回纳。最后,鄞县人民医院的专家连夜赶来解围。现在,这样的事情再难发生了,单我一人每年的手术量就有100多例。

    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最令我高兴的是,现在农村不仅不再缺医少药,而且农民几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东山村是塘溪镇最偏远的一个山村,村里住着三四百名老年人,看病配药极其不方便。现在好了,区卫健局专门配备了移动医疗车,每月去一趟村里。流动医疗车上配有B超、血压计等各种检验设备,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基本的身体检查。与此同时,我们卫生院还专门派医生定期送医上门。

    进入21世纪,我市为农民实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这几年,我市还推出了家庭医生签约制。不仅如此,随着“双下沉、两提升”“医共体”的开展,市区两级大医院的专家下到基层坐诊,使得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城里大专家的治疗。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很多乡镇卫生院,在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临床检验等方面,已同城里大医院实现同质化。像塘溪镇卫生院就已实现了CR检验同鄞州二院联网读处,B超同宁波市第一医院联网读片。

    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了,得益的是广大农民。据媒体报道,通过未来3年至5年的建设,宁波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相信到时候,广大农民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