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吴雨 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运行了十多年,信用报告已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人民银行22日对外宣布,征信中心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系统升级优化工作。那么,新版信用报告到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又将如何影响个人经济生活? 升级一:展示“共同借款”信息 “共同借款”是指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比如夫妻共同贷款买房,两人就是共同借款人。 王晓蕾介绍,新版信用报告拟增加“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将借款信息同时展示在每个借款人信用报告中,金融机构在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时会把共同借款信息考虑在内。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更新,客观记录实际情况。 升级二:展示“5年还款记录”信息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展示的,是5年的逾期不良记录和2年的还款记录。在新版个人信用报告中,不良信息保留时间不变,但或将把还款记录由2年增至5年。 升级三:增加国籍等信息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间金融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外籍人士通过我国信贷市场融资。为方便资金跨境转移,征信系统计划加大国际信息统计和交流,在新版信用报告的个人基本信息中增加国籍等信息。 升级四:增加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信息 一些征信主体曾遭遇“被贷款”“被担保”等事件,对此,新版个人信用报告拟增加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信息。 央行人士表示,征信管理部门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更正权。2018年,共受理个人异议申请4.1万笔,异议回复率99.6%,异议解决率99.2%。如果“被担保”“被贷款”的当事人认为自己的信用报告中有“错误”,可以提出要求更正。 升级五:审慎采集个人水电费和话费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 公用事业“先消费后付款”的缴费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借款人的偿还意愿。因此,征信中心自2006年开始探索采集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公用事业缴费信息,以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不过,现在的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 央行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征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未来,待新版信用报告正式使用后,征信中心将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提醒信息主体关注自身信用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