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家乡先贤的身影映现眼前

——读林伟《唐弢评传》

    蔡体霓            

    林伟说,要使自己的传记写出一个真正的唐弢来,努力探索他的精神世界,走进他的内心。《唐弢评传》读后,实感选材严谨,文字传神,恰如其分。

    说起唐弢先生,心头总有一股浓浓的乡情在。数年前,乘车经过宁波庄市,街口转角雪白粉墙上,画着甬籍名人头像,写有他们的名言,其中就有唐弢。现在,有家乡的作者为他写评传,情感上应该更加亲近。唐弢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西乡古唐村,先是在故乡读小学,1926年赴上海求学。《唐弢评传》中对唐弢童年生活的描述,平实而简约,对当年的乡风、乡俗以及唐氏家族的家史、家风一一作了勾勒。饮水思源,读来饶有兴味。

    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宁波人通常的人生轨迹。唐弢通过读书、考试,1929年9月,进入上海邮政局工作。1933年,唐弢开始写杂文,在写杂文之前,他写诗与散文。他爱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刻意学习鲁迅的风格。我觉得这是他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林伟的叙述富有情感,史料翔实,引出了不少当时的知名人物,并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风云。

    唐弢在《我与杂文》里说过这样的话:“从我自己的经历,从我读过的那些杂乱无章的书,特别是从执笔时的环境和情绪测量起来,我当然不会安于对故乡的回忆。我有怀念也有憧憬,有自己对社会的议论和评价,就注定我与创作无缘,只配写一些不入于‘艺术之宫’的‘鸡零狗碎’的杂文。”

    由于他的杂文在《自由谈》上发表并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受《申报·自由谈》主编黎烈文邀请,参加了撰稿人宴会。那一天是1934年1月6日,出席者有鲁迅、郁达夫、林语堂、阿英、曹聚仁、徐懋庸等12人。唐弢与鲁迅互通姓名后,鲁迅笑着说:“唐先生做文章,我替你挨骂。”唐弢听后当然感到不安。这真是点睛之笔,可以想见,唐弢杂文的质与量,以及他在当时文坛所处的台阶。

    评传中,唐弢的一些书话文谈透露出他的独到见解。唐弢说:“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这几个“一点”,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林伟的评析颇为得当,认为唐弢的书话既有继承,又有独创,是现代版本书话的创立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弢先生的藏书。2000年春夏之交,唐弢的亲属将他身后的藏书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该馆派出一个精干小组到唐弢家接受整理,他们用两台电脑精编书目,一连工作了两个多月才告完成。书入馆后,以专门库房存放,宽6米、高7层的密集型书架摆了满满当当23排,令人叹为观止,成为文学馆中引以为荣的“唐弢文库”。

    1980年5月,唐弢因准备写作《鲁迅传》,在绍兴、杭州等地寻访鲁迅遗迹,意外地回了一次阔别55年的家乡,并作《回乡两首并序》诗,刊于《宁波日报》上。其一《访故居》云:“村落依稀在,旧居亦可用。垂垂吾已老,满目是新人。”故乡在唐弢的心里确是无法忘怀。

    本书作者林伟1992年从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他的老师、镇海同乡乐承忠教授嘱咐说:作为宁波人,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你回到家乡后,要多写一些关于地方掌故和乡贤的文章。林伟一直记着这句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