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一阁藏《董其昌临兰亭序》拓片(周建平 摄) |
|
欣赏董其昌碑刻拓片(周建平 摄) |
陈青 乌莹君 已撤展2个月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被誉为年度“不容错过的艺术盛事”,展览期间,上海博物馆南门观众排成长龙,每天络绎不绝,参观者达到60万人次。幸运的是,宁波市民在家门口也能领略这位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的艺术风采:“书家神品——董其昌碑刻拓片特展”在天一阁云在楼将展出至5月28日。 董其昌的书家神品 展览由天一阁博物馆和苏州碑刻博物馆联合举办,精选了董其昌各类书法拓片55件,行、真、草书一应俱全,从纸墨碑拓的角度向观众展示董书“平淡天真”和“秀雅别致”的艺术风格。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府华亭县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谥号“文敏”,是晚明时期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书画家。董氏以诗文、书画、鉴赏著称,当时被称为“三绝”。因为他的出现,明代末年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书法流派——“松江派”。作为“松江派”的代表人物,董其昌将平淡有禅味的意境融入书法,有学者称其是“自钟繇、王羲之以来,文人流派书法发展史上追求意境最为成功的书法家”。 董其昌书法的影响力,从后世对其书法刻帖留存的数量上可窥一斑。仅苏州地区而言,现存的著名刻帖脱不了董氏书法的身影。苏州碑刻博物馆藏《董文敏临古六种》,出自姑苏名帖《过云楼藏帖》。《过云楼藏帖》是有清一代最负盛名的私家刻帖之一,由江南收藏大家顾文彬及其第三子顾承遴选顾家所藏历代书法佳品精刻而成。从对原迹的选择、勾摹到刻制上石,整个过程重重把关。此外,董其昌楷书《孝经》册,出自《留园法帖》,依据董其昌崇祯四年(1631年)所书刻制而成,该作品书风淡然、布局清雅,是其晚年楷书的杰出代表。 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董其昌小楷书法拓片《董文敏公小楷》,由于刻工巧夺天工的刻制技术,完美地展现了董氏刚健袅娜、端庄流利两者兼而有之的小楷书法特点,可以说是书、刻俱佳。董氏小楷自认为是第一,但因存世真迹极少,后世人亲见机会不多,评论反而很少。李佐贤《书画鉴影》曾评论:“小楷乃公书之尤佳者……从容中有规矩,有意到笔随之乐。其书名震耀一时,楷模百世,洵无愧色。” 董其昌的行书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著称,“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是其独特的书法临帖观。此次展览中天一阁博物馆藏拓片《董其昌临兰亭序》《董其昌书文赋》和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拓片《董其昌临颜真卿赠裴将军》等均是其临帖的代表作。董其昌认为,“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所以十分重视临摹。但他的临摹却不像原作,有时甚至出入很大,常常“遗貌取神”,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意趣。董其昌的临帖状态看似随意,信手拈来,实际上体现了他对临帖方式的思考,颇有独到之处。 古代文人的聚会称为“雅集”,东晋绍兴的“兰亭集”和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雅集。前者出名因为王羲之的字,后者则以李公麟的画和米芾的题记出名。董其昌对米芾情有独钟,《明史》记载:“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展览中,既有董其昌临米书《兰亭序》,还有他摹写米书版本的《西园雅集图记》。 《董其昌临兰亭序》原碑在林宅 天一阁博物馆有两件馆藏拓片参展,分别是《董其昌临兰亭序》和《董其昌书文赋》,其中的《董其昌临兰亭序》原碑,在海曙区紫金街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林宅内。 林宅建筑规模较大,结构宏伟,为清同治年间举人林钟嵩、林钟华兄弟住宅。内有以人物故事、花卉动物为题材的砖雕170余幅,采用浮雕、透雕形式,工艺精细;另有石雕、木雕50余幅。 《董其昌临兰亭序》原碑有两方,上墙林宅西花园。董其昌在帖后有跋:“每以修禊日,临写兰亭,今春仲,游武林,候梅花,经旬风雨,遂缓归棹,三月三乃在雨篷,了无书兴,以正午补之。其昌。”还有“宗伯学士”“董氏玄宰”两枚篆文方印。董其昌临摹的《兰亭序》送给了好友陈继儒。 陈继儒也是明代松江府华亭人,与董其昌齐名,精于书画文学。他在此帖上也写了一个跋:“宋内帑所藏禊帖有百七十刻,惟率更令逼真。勒石不可得,独褚河南摹本留传人间,曾在董宗伯家,或疑双钩。今宗伯用褚法。宜抚右军之神第一。烜赫书也。右军以鼠须写茧纸,此卷亦写高丽镜面笺。转变悉异,转赠谢象三使君,使君知兰亭,近幸善藏之,勿落萧翼手!眉道人陈继儒题。”后有篆文方印“陈继儒印”“眉公”两方。 陈继儒把董其昌临作转赠给了谢象三。谢象三即谢三宾,鄞县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钱谦益门生,工山水画。他常和董其昌、李流芳、程嘉燧等人讨论画理,下笔能自创新意,不抄袭寻常蹊径,但不常作,流传极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