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创升级呼唤创业型大学建设

    赵 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业是富民之本,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早在2014年,我国即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创新创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最近,国务院、省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从环境、动力、创业带动就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升级的具体举措。创新创业要取得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大学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现代大学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将成为双创升级的重要引擎。

    创业型大学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欧美,是适应市场需求并借鉴企业经营模式去创新内部组织机制的大学。它在体现大学传统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将知识的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于一体,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路径,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区域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新型大学模式。英国的沃里克大学、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德国的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都是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创业型大学自产生以来就以其不同于传统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一个新趋势。当前,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势将成为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借鉴西方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我国要加快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让大学本身成为创业型机构

    美国著名学者伯顿·克拉克在创业型大学的首创概念中提出,创业型大学就是那些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而采取大胆革新行为并最终取得明显成效的大学。创业型大学在精神实质上更接近于公司,它在汲取企业文化中的创业进取精神基础上,以变革、创新、发展为己任,使大学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主体作用,引领社会发展和进步。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其特征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对国家利益和目标做出敏锐的反应、在大学、工业和政府的三螺旋中发挥独特作用、以创办高新技术产业为典型、直接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等。因此,作为一所创业型大学,首先应做到自我解放,有勇气冲破体制机制束缚,颠覆所固守的程式化传统观念,从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都能大胆引入产业界的管理经验,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组织文化等方面开展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整体改革,使大学与产业界建立制度化的联系,以积极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内容与主要目标,通过体验与参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创业型大学建设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专业教育基础之上,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链。通过“专业创新课程—公共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多层互融的课程链条,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有效融合;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孵化平台建设,搭建多级递进的平台链条,促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效聚合;通过“校内教师—行业讲师—市场导师”的综合施教,搭建多元互融的师资链条,促进课堂教育与产业思维有效整合,最终为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让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培养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学生

    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主体,是大学使命与组织目标的具体承担者。有什么层次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水平的高校;有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类型的高校。因此,要建设创业型大学,关键在于建设创业型师资。与传统师资相比,创业型师资在教学技能与知识类型等要求上存在根本差异,组建创业师资队伍本身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为此,作为创业型大学,必须以明确的建设目标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创业师资的角色认同、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等重点,不断健全创业师资队伍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大学真正成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集聚地与转化场。

    四、让协同创新成为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器

    协同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不仅为高校协同各方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创业型大学,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基础与特色发展定位确定协同创新的发展方向,积极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沟通合作,建立“大学—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进而促进创新要素与资源在多方共建的创业孵化平台得到有效汇聚和有机融合,实现学术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同时,应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制定适合协同育人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建立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体制机制,使创新创业的理论、实习、实践真正有效落实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上来。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