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展劳动教育要注重德育渗透

    王学进

    近日,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今后,孩子做不做劳动、做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变化,将记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5月16日《宁波日报》)。

    劳动教育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意见》的出台可以改变当今一些学校和家庭重智轻劳的倾向,助推劳动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

    既然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情况作为综合素质来考量,就不能不提到与此相关却常常被忽略的话题,即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劳动教育中。检索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不难发现,这些意见普遍强调的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少提出将德育有机渗透到劳动教育中,这削减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其实,劳动教育牵涉诸多教育形态,不仅包含技能、智能等要素,还包含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内容。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开展好了,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

    以德育为例。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正是当今学生最稀缺也是最需要的。

    在这点上,我们得向日本学习。日本中小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非常注重德育渗透。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日本学校会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让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用洗衣板洗衣服、用炉子生火等传统的体力劳动。一些中小学校还开展“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活,经受锻炼,磨炼意志。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日本学校经常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发动学生参加回收废旧报纸书刊等社会公益活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强化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其社会公德,使其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也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确立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时,应有意识地增设生产劳动体验、磨难生活体验、志愿者活动体验等方面的内容,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会做一些叠被洗衣、扫地做饭等轻便劳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