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劳动成为孩子教育的底色

    刘越祥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广大家长热议。

    即使在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依然存在被学校弱化、被家庭软化、被社会淡化的问题。比如,有的人从德智体美劳的排序上理解,把“劳”的重要性排在最后;有的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忽略或占用劳动课;有的家长,为保证孩子学习时间,宠溺孩子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

    这种忽视或不屑劳动教育的行为,是对教育的短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近些年,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上大学不会洗袜子而焦虑的“百袜哥”、因患小小感冒而不知所措的“感冒姐”等沦为社会笑话。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二:一方面,中小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向素质教育转变,“唯分论英雄”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旧占主导;另一方面,现代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缺的不是物质,而恰恰是劳动和劳动意识。

    由是观之,劳动教育至关重要。劳动能够让孩子感悟艰辛,懂得感恩,明理增德,可谓德育之基;劳动能够让孩子在实践中知晓更多科学知识,可谓智育之源;劳动能够让孩子挥洒汗水、锤炼筋骨,坚强意志,强健体魄,可谓体育之始;劳动还能让孩子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亲近实践,使之切身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可谓美育之魂。劳动贯穿于德智体美之中,是孩子教育之基。

    纵观世界,很多国家把劳动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让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独立处理个人事务。比如,在芬兰,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参与校内的各类劳务,组成小组轮流养护植物、参与图书馆的图书整理、收集和回收废纸、打扫校园等,而校内的清洁工、厨师、门卫、学校秘书和服务人员则负责指导,以此提高孩子动手和思考的能力、自理和照顾他人的能力等。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也多次谈到劳动教育,发出“希望少年儿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倡导,对强化孩子的劳动意识,培树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宁波市出台此《意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呼唤,必将为孩子的成长打开一扇充满阳光的窗。

    当然,让劳动成为孩子教育的底色,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比如,把崇尚劳动作为社会培育孩子的潮流,让亲子劳动场所多起来、劳动实践旺起来、劳动创作潮起来;教育部门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把其作为考试赋分、毕业赋分、综合素质赋分的重要内容,形成鲜明导向;学校可将劳动教育统一于常规课程之中,保证时间,精心组织,让孩子动手、入心;家庭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和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劳动融入孩子的生活、学习。

    底色即基调,一幅绘画作品的成败是由其底色决定的。如果把德智体美劳作为描绘孩子成长的绚丽画卷,那么劳动就是这幅画卷最基础而不可或缺的底色。有了这个底色,孩子教育的画卷一定更加绚烂、美丽,孩子成长的天空也一定更宽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