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投资旺财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打造“无证件办事之城”点赞

    匡 吉

    宁波将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使民生事项能“一证通办”,全力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近日,全市推进“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引发关注和热议。

    群众办事,按照有关规定和手续,有些证件(证明)必不可少,但有的证件(证明)则毫无必要。其一,是繁琐证明。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需要提供子女就读学校证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需要提供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病种诊断证明;等等。其二,是重复证明。一名农民工办理妻子户口迁入时,派出所非要让他开具“农业户口”证明,可他的原籍因为户籍制度改革已不再有农业户口的说法,其户口本也有“××县××村人”的字样,这已证明他是农民,为何还要开具“农业户口”的证明呢?其三,是循环证明。有人在外地受伤住院治疗后,回户籍所在地申请医保报销,却被告知须居住地居委会开具受伤证明;居住地居委会则要求户籍所在地出具其在外地工作证明才能出具。其四,是奇葩证明。有人出国旅游需填写“紧急联系人”,当写了母亲的姓名后,有关部门要求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有人遗失银行卡后到银行补办,被要求社区出具银行卡是否属于本人,证明“我是我”。可以说,这样的事情,绝非个别现象,不时见诸媒体。

    “无证件(证明)办事”,既是民心向盼,更是大势所趋。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畅通,群众办事持各类证件(证明)是需要的、必要的。如今,时代不同了、形势变化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能够实现共享互通,方便查询、容易获取,群众办事完全可以不需要出具有关证件(证明)材料。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到没有法律法规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

    我市是全国最早探索实践“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的城市。从2017年开始,市公安局依托“阿拉警察”App,研发推出“证照电子化”应用功能,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一套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验证新模式。余姚市政府创新实施政务服务领域无证明工作,率先在宁波范围内创建“无证明城市”。“最多跑一次”改革3年来,我市群众和企业办事简便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便民惠民的改革预期基本实现。但目前来看,群众办事“忘带证件或证明材料就办不了事”以及“为了打证明在政府部门间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只有大力推动“减证便民”活动,力争做到“无证件(证明)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才能彻底到位,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才能畅通无阻。

    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对于群众来讲,可以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可以倒逼服务意识增强和服务能力提升。

    一纸证明至少涉及两个单位或部门,一个是需要证明的,另一个是开具证明的。2015年,公安部发布了18项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的情况。由此带来一个问题:那些不该开的证明虽然不让开、不给开,但有的单位或部门坚持要开怎么办?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人继承父母房子需要办理公证,公证处要求必须由派出所或居委会盖章,证明“其父母是其父母”。可是,派出所和居委会都不给盖章证明,称“没有这个义务”。这样一来,尽管派出所和居委会做的是对的,但群众的事情卡在那儿办不了。因此,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对于不合规、不合理证件(证明),不能局限于“不提供”,还应包括“不要求”,真正消除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和“盲点”。

    群众的办事需求是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的,政府部门的服务也应不断改进、越来越好。如何对待和处理证件(证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部门是否真正联系群众、重视群众和关心群众。一张纸让人跑断腿,几行字使人气断肠,暴露的或者是教条主义和僵化行规,或者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或者是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与群众路线格格不入。就此而言,推进“减证便民”活动,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也是政府部门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