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但输入性疟疾病例每年都有发现

    本报讯(记者陈敏)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抗药性,屠呦呦及其团队为此开展攻坚。昨日,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这则消息使人们再次关注疟疾。记者昨日从宁波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已于2016年7月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是输入性疟疾病例每年都有发现。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指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原虫在人体内破坏红细胞,导致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大汗、热退的临床表现。易感人群有孕妇、儿童、去过高疟区以及没有患过疟疾的人。

    历史上,疟疾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经过数十年防治,我国疟疾发病率已较低,宁波最近1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现于2009年。近年来,我市虽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但输入性疟疾病例每年都有发现,患者均是往返非洲、东南亚等高疟区的人员。

    据统计,2018年全市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11例,其中恶性疟9例。有10例自非洲输入(其中在尼日利亚感染的有6例),另1例自大洋洲输入。

    疟疾主要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等四种。其中输入性的疟疾以恶性疟为主,如诊断、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出现危重甚至死亡病例。2018年宁波某公司一女员工就因感染恶性疟诊治不及时而在迪拜死亡。

    采访中,有关人士认为,宁波市虽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是本地尚有疟疾传播的蚊媒存在,如果出现输入性病例,疟疾仍有在本地传播流行的可能。

    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从5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回升和蚊子的出现,市民群众需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往返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地区的人员属于疟疾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在流行区应更加注意防蚊,一旦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大汗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进行疟疾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贻误病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