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在朝欣亭乘凉。 |
|
31弄后面新砌的围墙。 (陈朝霞 摄) |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朱燕君 王谢雪 “我们小区老年居民多,打造这样一处能让大家纳凉休闲聊天的角落,让‘老墙门’的感觉又回来了。小区的‘一亭一墙’微景观改造想居民之所想,让这一角落从‘拾荒聚集地’变身‘舒心美家园’,太开心了。”上周二,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微景观打造项目完工,面对居民代表组成的“观察团”来参观,在“朝欣亭”内纳凉的居民齐声叫好。 居民所赞叹的“一亭一墙”指的是小区内19弄刚完工的“朝欣亭”和31弄后的水泥围墙。记者在现场看到,“朝欣亭”位于小区的入口处,白色的防雨顶棚、绿色的墙面、石凳石椅,让这个20多平方米的空间显得紧凑温馨;31弄后的水泥围墙长约60米、高2米,白色墙面上绘有垃圾分类彩色宣传画,干净整洁。 “以前19弄入口处是居民用捡来的破木头、废弃的喷绘布、旧门板搭建的临时棚屋,31弄直接和小区外的小路相连,到处是废弃物和垃圾,整个小区不仅脏乱差,而且不安全。”家住19弄67岁的徐云香阿姨告诉记者,去年10月,街道和社区决定对小区进行微景观打造,居民非常支持,“现在居住的是楼房,邻里关系反而越来越有隔阂了,老年居民还惦记着‘老墙门’邻里温馨互动的场景,大家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邻里活动,有归属感。” 微景观打造该如何进行?朝阳社区党委书记徐敏霞表示,改造不仅要让环境变美,更要针对性强,让居民有获得感。 朝欣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代久、无物业,目前有282户约800名居民,老年居民占比超过85%,其中大多数又是独居空巢老人,他们普遍感到孤独寂寞、渴望沟通交流,平时总喜欢走出家门,聚在小区19弄入口处闲坐聊天。 针对小区老年居民占比高、渴望多沟通交流的特点,朝阳社区党委和居民代表多次商量,提出并实施了“一亭一墙”微景观打造计划:将小区19弄的棚屋改装一新,变身结实的能遮风避雨的亭子,满足老年居民每天所需的沟通交流愿望;在31弄后砌起围墙,社区党员、社工、群众还一起在墙上绘制彩色宣传画,美化家园。 如今,每天从早到晚,“朝欣亭”内休憩聊天的居民络绎不绝,社区又设置一个便民角,放置自行车打气筒、针线包、急救包等便民工具,居民也从自家搬来了桌椅,这里成了小区“居民说事”的一道亮丽风景。 “现在家门口多了一个增进彼此交流和感情的空间,小区环境安全了,也更美了,居民‘乱堆放、乱张贴、乱丢弃’的情况也不见了,这样因地制宜的微景观打造不搞形式主义,实在!”家住31弄62岁的居民李解明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