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山码头》叶永平 |
|
叶永平在东钱湖边创作。 |
|
《风车岗上的女人》叶永平 |
朱军备 5月20日至6月8日,叶永平东钱湖风景油画展在宁波画院举行。展出的34幅作品,大多取材于东钱湖的湖光山色,《东钱湖远眺》《向阳渔港前的风景》《韩岭后山岗上的小水库》等作品,让人们领略到东钱湖的山水之美,感受到东钱湖一年四季的变化;《湖上人家》《钱湖韩岭老街》等作品,描绘出湖边古镇独特的人文风貌。 画展举办期间,笔者采访了这位年过六旬的“草根油画家”。他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精神令人感动,他是艺术界自学成才的又一个典型。 叶永平家住鄞州塘溪东山村的月宫山上,那里树木茂盛,溪流淙淙。16岁那年,他到塘溪中学读书,因家离学校有一段距离,就投亲寄宿在沙村的堂姐家里。 山清水秀的塘溪是名人之乡,近现代就有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著名书法宗师沙孟海、著名昆虫学家周尧、革命家沙文汉、著名画家沙耆等。 师从徐悲鸿学画,并由徐悲鸿介绍赴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的沙耆,是名扬比利时的大画家。他因精神疾病回国,住在沙村的故居藜斋疗养,平时常在村中墙头、报纸上作画,村民戏称他“傻子公公”。 机遇巧合。从小喜欢画画的叶永平,在沙村时常去看“傻子公公”沙耆,看他率性随意地作画,听他不着边际地讲话。 沙耆高兴时会写字画画,有时也送几幅画给叶永平。叶永平至今仍记得很清楚:“在1973年到1977年间,我画好画后常去请教沙耆,受益匪浅。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沙耆先生是我的老师,恩师不能忘记。” 有一年秋冬时节,沙耆到塘溪的沙家山嘴去画两头牛和几棵大树。第一天早上画了两个钟头,就回来了;第二天早上同样时间再去画两个钟头,又回来。一直画了三天才完稿。叶永平跟着看了三天,看懂了如何起稿,如何调色,如何造型和补色,并领悟到光影对作品的重要性。 叶永平说,当年沙耆缺少绘画材料。一次东山村里戏班子画布景留下了几支颜料,他如获至宝,拿来送给沙耆。没有画布,沙耆会将家里的棉纱大白布撕开来用。 为了生计,叶永平中学毕业后,干过木匠、雕刻、工艺竹编和油漆匠等。当年给人家做七弯凉床,除了雕刻、骨镶,架面有五屏需要绘画,一般画风景和花鸟。“这一做就近十年,做油漆匠也算是给画画打下了基础。” 这些年,沙耆画作重新被社会认识,画价不断飙升。叶永平少年时种下的油画梦终于发芽了。48岁那年,叶永平下定决心,抛弃各种活儿,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一心画画,并签约宁波大树湾画廊,成为一名职业画师。他拿一份工资,天天画画,近两年时间,画了近百幅作品。 画人物是油画创作的难点。2009年,叶永平根据一篇《毛主席与宁波》的文章,构思创作了大幅油画《毛主席在宁波》,反复修改,画了三个多月。这幅作品在宁波美术馆展出,获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美术主题创作作品展一等奖,并被宁波美术馆收藏。此后,他又创作了《毛主席在庐山》,以周恩来南昌起义为题材的《南昌壮举》,以及孙中山、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领袖人物画像。 搞创作需要写生,需要自由。叶永平离开画廊,成为一名自由画家。他背着画包,骑着一辆旧摩托车,四处写生。塘溪附近的风景画遍了,再到东钱湖,到横山码头,一个人在山脚湖畔写生,不言不语,一坐就是大半天。 为了画好横山码头,叶永平干脆将创作工具用摩托车拉到码头,晚上住在帐篷里,一画就是一个星期。有熟人见他一身邋遢痴痴作画,戏谑道:塘溪又出个画画的傻子。 叶永平虽然没有上过正规的美院,但小时候受到当美术老师的哥哥的指点,后又学习沙耆、徐悲鸿、全山石、吴作人等大师名作。此外,他曾跟随宁波油画家陈继武、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秦大虎外出写生,受益良多。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油画风格多种多样,但叶永平坚持自己的风格,即以写生为纲,以自然为本,在色彩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也有专家认为,叶永平的画风渐渐成熟,用色大胆,层次分明,光影交错。他的创作,仿效名家技法,却未受专业理论束缚,用纯真的眼光观察自然,以自然的天赋发挥艺术,故用笔大胆,直抒胸臆,返璞归真,把朴实的情感融入创作当中,更多地反映了原生态之美。 2007年,叶永平加入鄞州区美协,2012年加入宁波市美协。近三十年来,他勤奋创作,已创作油画800余幅,作品大多被宁波民间人士、画廊收藏,其中《三月里》被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收藏。 “从油漆匠转变为职业画家,中间的过程很艰苦,但画画有了一点成就,也感到十分欣慰。现在几乎天天想画画,看到好的风景,脑子就会构图。我的余生将以画为伴,为社会留下更多好作品。”叶永平说,在梁祝文化园、宁波画院举办个展后,近期将在鼓楼举办个展。 相信这位从沙耆故乡走出来的“草根油画家”,一定会走得更远。(图片翻拍:朱军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