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干部不愿写材料根子在上不在下

    王 东

    起草公文、制定文件、上报材料,是基层工作分内之事。然而,近年来文件材料搬抄拼凑现象屡有发生。记者梳理统计发现,近八成“文抄公”集中在基层。基层干部为什么不愿写文件材料?又是什么制造了“文抄公”(7月11日《半月谈》)?

    写材料是基层工作的内容之一。的确,起草文件、宣传政策、召开会议、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等,都离不开文字材料。一份定义准确、措施明确、高度凝练的公文材料,能够发挥积极的功效;相反,公文材料模棱两可、自相矛盾、词不达意,则会影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然而,现实中,写材料被认为是一种苦活、累活,以至基层干部不愿写、不想写、不能写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奉行“拿来主义”,当起了“文抄公”。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干部队伍中出现“文抄公”,就会给相关部门与干部自身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这背后,固然有当事人作风不深入、不扎实,上级审核把关不严等原因,但文稿材料任务重、任务急、标准高乃至过度求新求异等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材料,有的材料为深究一两个词语反复修改几十次,还有的工作还没开展就在总结经验,等等。如此这般,共同导致了基层干部不愿写材料的尴尬。

    追本溯源,基层干部不愿写材料,有上级和下级两方面原因,但根子在上不在下。从下级的角度看,为引起关注、得到认可,有的便通过文字材料的修饰、美化来彰显政绩,习惯于“实干不够、材料来凑”,这折射了政绩观的跑偏。从上级的角度看,一些领导干部不去项目建设一线、不去改革发展前沿、不去企业群众身边了解基层具体工作,了解实效、评判工作存在以文字材料论英雄的问题,这暴露了考核考评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也折射出有的人工作作风不严不实。

    破解基层干部不愿写材料的尴尬,除了下级要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以外,最重要的是上级要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基层减负,不妨从文字材料过多、过重、过急、过度追求标新立异等方面入手。上级部门要自觉摒弃“工作干没干,就看材料写没写、报告交没交”的思维偏差,将政绩考核聚焦于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等工作上,为基层减去无谓的事务,切实引导基层干部集中精力谋发展、安安心心干事业,切实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民众评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