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社区场景。(资料图) |
|
图表为未来社区的治理体系。 |
未来社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民生工程。未来社区建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坐标,构建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大未来场景,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6月27日,省发改委公布了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建议名单,全省24个项目入选,宁波市鄞州区划船社区和白鹤社区分别以综合评价全省第一和第四的成绩入选未来社区首批试点创建项目建议名单。 郁建兴 吴结兵 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未来社区建设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造社区、造生活,旗帜鲜明“去房地产化”,因此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在未来社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未来社区的建设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集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见图表)。在此方面,宁波市近年来在社区治理中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工作,特别是鄞州区的全域社会治理为未来社区首批试点项目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的治理体系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社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居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能够有效领导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扮演好利益协调者、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必须在未来社区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鄞州区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区委制定出台了党建争强“1+5”系列文件,以基层党建“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进城市党建、农村党建与两新党建等相融相促,探索实施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度,创建“百丈(划船)党建综合示范区”;建立社区党员亮相和管理制度,做到重大事项党员议事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在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当前社区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在未来社区创建中,需要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建同社区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职责。 1、坚持党组织在未来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未来社区可突破社区党组织的传统建制,从体制机制上改革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吸纳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和居民党员进入未来社区党委班子,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打造党建引领的未来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党组织整合、统筹、协调社区资源的能力,社区党委在社区管理中起牵头、宣传、动员、指导、监督的作用,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民主协商、和谐发展提供领导保障。 未来社区党组织可推行兼职委员制度,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向社区延伸。兼职委员定期参与社区党组织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并通过现场调研、电话咨询、信函建议等方式参与社区重大失误研究、商讨、决策。社区党组织不定期将一些工作难度大或需要辖区单位协助解决的事项向兼职委员反馈,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或发动相关单位或其他社区资源协作解决社区发展难题。 2、进一步完善未来社区党委组织建设 未来社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委议事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未来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社区党委委员会和社区党委监督委员会,形成未来社区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党员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社区治理委员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组建社区党委议事小组,完善社区党委议事制度。 3、发挥党员在未来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有一定影响力、关心支持社区工作的党员先锋推选为社区党员代表,参与社区各项党建工作。党员代表对社区群众及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关心的重大事项享有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具体负责联系党员和职工、居民,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向所在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社区党员代表大会上,听取、审议社区党组织工作报告,决定区域范围内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讨论和决定有关社区党建重大事项,年终对社区党组织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二、社会协同的社区治理体制 随着我国基层社会从单位制、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原有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未来社区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治理体制机制,这种新的体制机制需要实现以下目标:统筹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形成社区工作合力;为社区工作减负,激发基层活力;创新社区综合运营模式,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1、组建社区治理委员会 为解决当前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各自为政,小区诸多矛盾无法化解的问题,未来社区可在党建引领下组织协调社区各方力量,建立多部门配合联动、多方面协调保障的管理体制,吸纳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委会、驻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及社区其他贤能人士组成社区治理委员会。 社区治理委员会可通过定期例会和不定期协调会的方式组织解决社区管理和服务问题。在下辖组织中,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按照选聘分离的原则,居委会行使议事监督职能,社区工作站承担社区专业服务工作,业委会代表业主行使财产权利。 2、切实减轻社区负担 未来社区需要进一步规范梳理社区工作事项,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机制,明确社区协助行政事务清单和公章使用范围清单,破解“万能社区”。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和居民归属感调查,探索建立未来社区自下而上的考评机制,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3、创新社区物业管理模式 在社区物业管理中,探索“平台+管家”的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推进社区公共设施和便民服务的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通过商业化、精细化运营创造和提高公共资源价值,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相互促进,形成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 三、居民参与的社区自治机制 居民是未来社区的主体,居民参与是未来社区治理的核心。鄞州区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如“老潘警调”“小娘舅握握团”“心连心互助组”“银发交管队”“节水达人团”等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为深入发挥社区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主体作用,未来社区创建需要进一步推动社区自治载体和公共空间的建设,构建社区基金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时间银行等公益服务机制,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型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1、推动居民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 形成以社区自治章程为核心,以社区公约为重点,各类决策议事规则相配套的自治规则制度体系。搭建社区议事会、社区客厅等自治载体和空间,构建社区服务综合体。畅通民主协商渠道,探索创新居民说事、“四方例会”、共识论坛、鹤声议事厅等协商平台,推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2、建立具备造血和输血功能的社区基金会 建立社区基金会并推进商业化、规范化、组织化,使基金会具备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运营。梳理社区生态,分析社区发展的动态链条,将社区基金会有机嵌入社区生态,通过整合社区公益资源,支持社区公益组织,开展各类公益项目和服务,为社区居民的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项目提供资金、资源、服务等各类保障。 3、培育“人人公益”的志愿服务精神 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吸纳社区志愿者,引导志愿活动从“要你做”到“我要做”的实质性转变,培育自治精神,调动居民积极性,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并以此增进社区公益和邻里联系。 建立社区时间银行和贡献积分制度。为居民提供统一的时间支付平台,将志愿服务行为折算成时间单位和积分的形式,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兑物品、志愿服务兑服务的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者的结合;推举有声望、贡献积分高的居民作为代表共同管理社区事务,实现社区公益和社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集成的社区智治平台 数字治理是未来治理的新形态。未来社区可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CIM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架构未来社区智慧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以社工和居民智能终端应用为重点,利用高效物联网实现社区数据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并接入全省统一搭建的智慧化运营管理平台,联动云端城市大脑、社区平台中脑和居民终端小脑,实现社区管理、社区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的无缝对接。 1、搭建数字化精益管理平台 以社区人口基础信息和条线信息数据为基础建设未来社区数据中心,着力解决社区管理过程中条线数据信息割裂、数据重复采集、数据一致性差、自有基础数据缺失等问题;基于完善的社区数据体系建立数据检查代替台账考核的机制,解决社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社区工作过度留痕问题。 2、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的业务流程再造 以社区、街道二级审批为基础,对社区工作任务进行精益梳理,通过业务去重和流程再造,“让数据跑”,构建采集+提交办理+审批+反馈+对接的业务流程,将原来社区办事大厅“多平台、多窗口、多人”的局面转变为“一平台、一窗、一人”的全能社工服务模式,打造更加便民的社区服务体系。 3、开发并推广基于AI技术的社区功能集成综合运营APP 整合“四个平台”建设,开发面向社区居民客户端的APP,对于社区治理问题,居民可通过手机客户端APP以拍照、录像、语音等形式上传,后台AI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处理,以实现快速响应。同时,基于社区APP,居民可以“抢单”参与问题处理和化解,实现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治理。 以鄞州区划船和白鹤未来社区试点创建为起点,宁波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开启了新篇章。在这里,既有全国推广的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又诞生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规范》的国家标准,既有“老潘警调”“三十六计”的先进经验,又有规范基层公权力的“三清单”创新实践,这些全域治理的实践不仅为未来社区创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未来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激发社区治理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为创新示范、引领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