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英度:在砖瓦上“雕花”的人

朱师傅(中)正在指导徒弟
朱英度正在做灰雕

    周燕波/文 陈科峰/摄    

    鄞州区灰雕老艺人朱英度,最近带着他的几名徒弟走进位于宁波市中心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庆安会馆,他们要在那里开展一段时间的古建筑灰雕修复工作。

    学画未果,回乡学手艺

    1946年,朱英度出生于鄞州咸祥一个书香家庭。爷爷朱浩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读书人,曾当过教书先生、医生。朱英度幼时聪明好学,尤其在绘画上表现出天赋,爷爷对他格外疼爱,除了教他读书识字外,还请著名画师朱良骥教他中国画。因爷爷跟塘溪镇沙村的书法泰斗沙孟海是至交,故朱英度的绘画特长也引起了沙老的注意。在沙老的引荐下,朱英度初中毕业后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附中学习。可仅仅上了一年学,“文革”开始了,朱英度被迫退学,返乡务农。一条本该引他走向艺术的道路,硬生生地被拦腰截断。

    在农村种田的日子非常苦,朱英度的腿脚常因水田蚂蟥叮咬而溃烂。迫不得已,家里人希望他学一门手艺谋生。好在朱英度有绘画才艺,常常被附近的漆匠请去在床柜、衣橱等家具上描画。描画空隙,他帮漆匠师傅刷漆,时间一长,也学会了油漆,因此他当过一段时期的油漆匠。

    邂逅大师,结缘灰雕

    朱英度说,他与灰雕结缘是在31岁那年。“文革”结束了,宁波不少被破坏或年久失修的寺庙以及寺内佛像需要修建。朱英度初中时的班主任杜老师正好在天童寺负责这块工作,杜老师推荐他去试试绘画。在那里,朱英度遇到了时任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的工艺美术大师曹厚德。爱才的曹厚德看朱英度既有绘画特长,又吃苦耐劳,便无私地向他传授泥塑、彩绘等工艺。

    在此期间,朱英度还遇上了一位从杭州园林局请来的灰雕工艺大师朱贵法。正是他引领朱英度走上了灰雕之路。

    “巧的是,他也是阿拉咸祥人,还跟我是本家。”朱英度说。在接触中,朱贵法也发现了朱英度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且悟性很高,认为他是学灰雕的一块好料,愿意收他为徒。也许是因为有同乡、同族这层关系,朱贵法对朱英度格外器重,把多年积累的灰雕技艺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

    朱英度感慨地说,小时候曾经有过当画家的梦想,读中学时曾想过当个美术老师,就是没想到自己大半辈子会跟灰雕联系在一起,最终成了一名在青砖黛瓦上“雕花绣草”的灰雕匠人。

    40余年练成一手绝活

    干灰雕绝对是件苦差事,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是灰雕艺人的生活常态。而且做灰雕经常要攀登楼宇屋顶,在高高的脚手架、梯子上爬上爬下,具有一定危险性。朱英度说,在屋顶上,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蹲伏在瓦椤间,许多时候还得单腿跪着干活,几个小时干下来,累得腰腿酸麻,眼冒金星。“最难熬的是夏天,毒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人晒得像黑炭,衣服被汗水浸得像从河里捞上来一样。”朱英度介绍,做灰雕还要“看天吃饭”,天气热时,灰泥干得快,灰雕塑形必须在灰泥干硬之前一气呵成,否则调配好的灰泥就作废了。因此,他经常是到了中午也不敢歇工吃午饭。而且还不敢多喝水,免得为了上厕所,爬上爬下浪费时间。

    年复一年,朱英度的灰雕技艺日益精进,名气也越来越大。宁波及周边地区大大小小的庙宇、古建及景区园林的亭台楼阁留下了他的灰雕手迹。天童寺、阿育王寺、普陀寺等著名庙宇及天一阁影壁、镇海九龙壁等建筑物上的灰雕,均凝结着他的心血。腾云驾雾的祥龙、威风凛凛的雄狮、栩栩如生的虫鸟、婀娜多姿的花草……这些灰雕构图大气而精巧,图案花纹精美细腻,人物及动物惟妙惟肖。

    在40多年的灰雕生涯中,朱英度已记不清究竟做过多少件灰雕作品。不过,其中有几件堪称“代表作”,令他难忘。比如2013年,他在北仑新碶老街的艺术长廊墙壁上塑制了一组大型灰雕作品《新碶老街风情录》。这原本是北仑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为家乡创作的水墨线描组画,朱英度以灰雕的手法把贺老的作品活灵活现地“搬”到了两堵长墙上,成为当地一处知名文化景观。“当时贺老只信得过我的手艺,故这项灰雕工程全靠我一人完成,前后花了将近半年时间。事后贺老非常满意,赠我书和画册,还跟我合影留念。”朱英度自豪地说。

    古稀之年仍在坚守与传承

    一晃40多年过去了,朱英度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古稀老人。按理说这样的年纪早已不适宜做灰雕这种辛苦活了,可74岁的朱英度自感身体还硬朗,至今仍在各处古建筑、园林中亲自做灰雕。“做惯了,歇下来反而要生病。”老人幽默地说。不过,他也坦承这几年攀爬屋顶已有害怕的感觉。“岁月不饶人啊!”他无奈地摇摇头。

    自从2013年被评为灰雕非遗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朱英度感到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目前经常跟随朱英度做灰雕工艺的有6名徒弟,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了。按理说,这样的徒弟可以接他班了,然而,朱英度并不乐观。“学灰雕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往往学美术的人嫌辛苦不愿意学灰雕,肯吃苦的人又缺少美术细胞,所以他们虽然从业好多年,可还停留在‘依样画葫芦’的水平,这也是导致目前灰雕传承困难的原因之一。”朱英度说。

    曾经有奉化的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对灰雕感兴趣,想跟朱英度学艺。“我听说他是学美术专业的,当然乐意,结果因为受不了风吹日晒的苦,跟我学了一个多月,他就放弃了。”朱英度遗憾地说。

    为了不让灰雕这门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多年来,朱英度在市、区非遗保护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灰雕的传承、推广工作。除了参加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他还在鄞州非遗馆常年设有灰雕展示摊位,定期向市民、游客展示灰雕技艺,指导大家体验这门古老的手艺。近几年,他还担任了鄞州区东南小学、惠风书院以及海曙区冯家小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灰雕专业老师。

    朱英度透露,邱隘一名12岁的小学生对灰雕很感兴趣,每个周末到鄞州非遗馆来跟他学。“已经坚持一年多了,看她喜欢学,我也不收学费了,愿意一直教下去。”朱英度露出欣慰的笑意。

    链接

    灰雕,也叫灰塑,是浙东地区的一项民间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多用于祠堂、庙宇、寺观、邸宅等建筑。用蜊灰(一种贝壳烧制的灰烬)配以米粉、骨胶、麻筋等原料调配而成灰泥,在墙头、屋脊、影壁等处塑制花纹、人物、山水等图案。明清至民国期间,灰雕工艺繁荣,灰雕装饰成为新建宅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9年,灰雕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周燕波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