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烟扰民难治理 究竟难在哪

    朱晨凯 

    最近,宁波电视台的《民生问政 服务问效》第二季曝光了油烟扰民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整治工作也在持续进行。8月11日,中国宁波网刊登一则民生新闻:网友“一页台北”在今年7月曾投诉称,其所在小区底层商铺大部分为餐饮店,烟道和油烟净化机竟然安装在小区里,油烟直冲小区窗户,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困扰。经过职能部门多次整改,8月6日下午6时许,记者再次前往现场,发现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面对明确的整治目标和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职能部门多次整治,却“涛声依旧”,令人费解——油烟扰民难治理,究竟难在哪?

    难治理,很多时候源自事先埋下的“伏笔”。一些餐饮店开店前,审核和规划部门存在审核不严、与原先规划不符的情况。比如,《民生问政 服务问效》第二季里提到,北仑区小港街道锦绣名苑小区在设计之初,就规划好只有三间商铺可以用作餐饮用房,但实际上楼下沿街商铺几乎全是餐饮店。和规划相去甚远,问题自然多发,治理难度也提高不少。

    对有油烟排放问题的餐饮店,往往“请神容易送神难”。设备升级、改变排放方式,显然会增加经营成本,餐饮店难有整改积极性,也容易让双方陷入“捉迷藏”境地:你来查了我关门,等你走了我继续。在治理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整治很难见到实效。

    难治理,也源自治理机制不完善。餐饮店营业执照审批属于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核查属于城市管理部门,油烟污染排放和噪声影响监管又属于生态环境部门。究竟归谁管?谁来牵头?这个问题没弄清楚,加上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力度不到位,部门间存在相互踢皮球的情况,治理就会流于形式。比如《民生问政 服务问效》第二季曝光,个别执法人员到现场仅仅走个过场,有的执法时间仅三分钟,只管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每个部门都做了“分内事”,但“九龙治水”就会“谁都在治理,谁都觉得难治理”,无助于问题解决。

    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在执法中强调效果,依法行事,违法必究,经常“回头看”,杜绝“捉迷藏”现象,让“群众放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治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严格事先审批,也能有效避免问题再发生。审批越严格,环保门槛越高,后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相比问题发生后带来的麻烦,事先多花点精力是有必要也很“划算”的。比如,广州在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管理中,探索将工业企业普遍适用的排污许可证引入餐饮业环境管理之中,这种“高门槛”,把许多有问题的餐饮店挡在门外,减少了油烟扰民现象。

    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错综复杂,遇到有难度的“活”是常态。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防,对已经发生的及时整改,找出根源,迎难而上,及时解决问题,是城市治理应有的姿态,也是对市民负责的应有之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