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节期间,宁波消费氛围浓厚。(徐展新 摄) |
记 者 徐展新 通讯员 姚 珏 12,常常象征着一个轮回。 对于肖杰来说,过去的12年,也是他在零售行业“拼杀”的一个轮回。卖麻辣烫、做饮品、管理便利店,他见证了宁波零售业和消费市场的起伏变迁。“从2007年初在天一广场边开店,到如今淡出行业一线,亲历的故事太多,看到的变化也太多。”肖杰说,“如果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那无疑是‘购物节’。” 2007年7月28日,宁波首届购物节开幕。此后12年,它从未中断,伴随着一批又一批从业者成长,在宁波树立了大型消费节庆活动的标杆。 12年增长12倍 购物节与宁波共成长 回溯12年前的场景,肖杰记忆犹新。“当时的购物节只限于海曙区域,但轰动效应辐射全市。那段时间,宁波零售业发展很快,消费者都愿意掏出钱包,参与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集市。”肖杰认为,这场选址于宁波商贸核心区域的购物节,既占天时,也有地利,更有人和。 的确,2006年至2010年是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最快的五年。2007年,全市社零总额首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3%。首届购物节也应运而生,7天实现销售额4.5亿元。到2010年,全市社零总额已达1704.51亿元,依旧保持19.2%的高增长,那年的购物节已冠上“宁波”之名,商务和旅游部门均参与主办,首次将时间拉长到1个月,实现销售额25亿元。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这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家实行富民惠农政策,启动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催生了一大批高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家庭,让消费成了提高生活品质的新风尚。“透过那几届购物节,能观察到宁波商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购买高质量、高档次商品成为时尚,私人轿车、住房及高档次饰品、金银珠宝、高档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由汽车带动的成品油消费大幅增加。此外,一批城市综合体、商圈、特色街出现,带动了购物、餐饮、旅游、交通、信息业的发展。”该负责人说。 欣欣向荣的市场背后,新的“挑战者”正在摩拳擦掌。2009年和2010年,宁波先后获得“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奖”两大奖项,电子商务崭露头角。此后,全省电商换市大幕拉开,“新零售”概念提出,对实体购物节带来了一定冲击。 对照近5年的购物节“成绩单”,其带动的销售收入从2014年的39.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53.6亿元,个别年份增幅一度低于10%,之后又反弹到14.2%。 销售数字的变化,反映了线上、线下商家的摩擦与碰撞。究竟是线上平台的低廉价格、快速配送体系更吸引人,还是强互动、强体验的线下门店更容易获得青睐? 肖杰的耳边也常听到质疑声,有的来自顾客,有的来自同业:“购物节真有必要搞下去吗?实体商业还有发展潜力吗?或许应该尽快换阵地,赶上互联网的潮流。” 他的选择是退出。“这一行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或许不再适合我这样观念传统的零售人了,这是年轻创业者的舞台。”肖杰的自嘲,也是许多上一代从业者的心声。 从2007年到2019年,宁波购物节带动的销售收入增长了约12倍,宁波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从“千亿级”跨越至“四千亿级”。体量的增长固然可喜,但内部结构的调整、新旧事物的更替更值得关注。 加速业态融合 传统节庆“百花齐放” 这段时间,宁波购物节正如火如荼举行。据了解,今年的购物节8月1日开幕,设置促销活动159项,涉及零售、餐饮、住宿、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划分文化主题、亲民惠民、线上线下联动、商银商旅商文商体互动4个主题板块。“除了常规促销,我们将更多精力用在跨区域配合、文商旅融合上,推动传统节庆‘百花齐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交流和融合,是近年来购物节活动内容的演变趋势,也是宁波商贸业发展的关键词。 三年前,宁波购物节第一次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市各区县(市),开闭幕式也频频选址北仑、镇海、余姚等地。今年的购物节,鄞州和海曙依然是举办活动的“大户”,合计举办65项活动,但北仑、镇海、宁海、余姚、慈溪也齐头并进,举办活动均超过10项。 得益于此,一批距离核心城区较远的商业体进入视野。 今年7月,腾讯旗下的“腾讯位置”统计了宁波120个购物中心一周的总客流量,发布了一份“宁波购物中心热力榜”。杭州湾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余姚万达广场、镇海新城吾悦广场、余姚银泰城、象山涌金广场进入榜单前15名,特别是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第3位)足以和天一广场、鄞州万达掰掰手腕。虽然该统计报告的信息来源单一,不能完全采信,但也从侧面展示了宁波商业版图的扩张趋势。 同时,节庆活动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鼓楼的老建筑成为葡萄文化节的举办地,以海鲜闻名的白沙码头玩起了“旅游音乐”,新锐业态集聚的镇海新城吾悦广场则发起一场甬菜传承活动。围绕“七夕节”和暑期,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娱乐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购物节办了十多年,早就不只是‘购物’这两个字了,要让顾客边玩边消费,边互动边消费。”一位参与海曙恒一广场“七夕米粉节”的商家告诉记者。 在宁波,商贸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银泰、二百、新华联都迈出了业态调整的步伐,苏宁推出宁波首个“生活广场”,杉井奥特莱斯则与太平鸟等服装企业合作探索零售全场景。各大商场里,新兴商业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首家“小红书”线下店入驻万达,“三只松鼠”开设线下“投食店”,京东与五星电器联合打造“无界零售体验店”,一次次刷新人们对零售的认知。 去年,市商务局发布了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该计划,到2020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0000亿元、社零总额5400亿元,创建10个城市智慧商圈和30条商业特色街区。“目标已经确定,商贸业转型步伐还需加快。”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既要夯实基础,也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消费体量庞大 商贸业升级正当时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的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重要性正在形成共识,这也是宁波连续12年举办购物节的最大动力。 作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经济重镇,宁波消费市场体量庞大,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12.3亿元。但和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相比,宁波依旧落后一步,上海上半年社零总额已突破6000亿元。 根据WIND资讯展示的数据,宁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第五位,但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仅为61.1%,消费的动力仍不够强劲。此外,2014年到2017年,宁波的存贷比一直在全国2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4位,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较高,同时也意味着消费趋向偏保守,仍有潜力待挖掘。 市商务局消费促进处处长尹秋平做过这样的判断——充分刺激宁波市民的消费动力,需要“五朵金花”,分别是“有钱花”“有地花”“放心花”“开心花”和“敢于花”。“考虑到宁波人更愿意存钱而非花钱,我们将重点放在‘有地花’‘开心花’‘放心花’三个方面。”尹秋平说。 当前,我市正研究出台《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初步规划打造泛三江口国际消费中心,初步构想将江北沿江地块定位为“最国际”,将鄞州(原江东区域)定位为“最时尚”,将海曙的中心城区定位为“最宁波”,梳理出宁波消费市场的层次与特色。这份仍在完善中的《意见》,为宁波商贸业新一轮的调整升级指明了方向。 “想在和上海、杭州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宁波要发挥外贸优势引入更多全球性的品牌商,设立更多免税运营机构。还要深耕传统文化的沃土,把宁波故事讲好,让宁波形象立起来。”业内人士分析。 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连办12年的宁波购物节是记录历史的载体,也是观察变化风向的窗口。因时而变,宁波商贸正驶向一个全新的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