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绘长三角一体化“工笔画”

——解读宁波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部署会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供图)

    记  者 朱 宇

    见习记者 张凯凯 

    8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未来几年内,1000亿元巨额资金的投入,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为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19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从沪甬双创基地到智能物流冷链产业园,再到长三角地铁互联互通技术,架起各类要素在长三角无障碍流动的新通道。

    在昨天召开的宁波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部署会上,宁波发出了“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坚决扛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使命”的动员令。

    扛起时代新使命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竞争格局、国家发展全局、区域合作大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进博会上,宣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区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今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响了“发令枪”。

    6月21日,我省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宁波怎么干?

    去年长三角办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就率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与上海市领导共谋沪甬合作大计,并签订了7个专项合作协议。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直接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能够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离不开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带动。

    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宁波需要更丰沛的要素资源、更强大的科技支撑、更紧密的产业合作、更可靠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宁波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红利;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合作,宁波将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承接高端要素、共享创新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产业科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发展、对外开放、市场环境等六大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努力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昨天的部署会更是号召全市上下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牢牢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与长三角各城市建立紧密型、互补型的合作关系,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真正撑起长三角南翼的“一片天”。

    以己之长服务长三角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无疑处于龙头地位,而苏浙皖三省则将通过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各自优势变为长三角的整体优势。

    对于宁波来说,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港口、开放和制造业。

    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努力化解国际经贸环境不稳定带来的影响,实现了港口生产稳定增长。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5796万吨,同比增长5.5%;集装箱吞吐量139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继续分别居全球第一位、第三位。

    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宁波将进一步增强世界大港的辐射力,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建设,完善港口管理运营一体化机制,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与上海港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宁波拥有一批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下一步,宁波将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营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争取早日达到1万亿元的自营进出口总额规模、2万亿元的口岸进出口总额规模,进一步增强开放门户的影响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宁波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城市之一,有28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2%,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站在万亿GDP的新起点上,宁波正在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齐头并进,为制造强国探路。

    为了进一步增强制造大市的竞争力,宁波将把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主动参与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配套、市场开发,使长三角制造业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借势借力补短板

    区域一体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宁波将主动对接上海和其他长三角城市,用好他们的优质资源,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短板,整体提升宁波现代化建设水平。

    近年以来,我市引进共建了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等一批高水平创新机构,区域“创新浓度”持续提升。

    但是从整体来看,高校院所不足、创新实力不强,依然是制约宁波发展的最大短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市将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大力引进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地的创新要素,共同建设一批强校强院强所,攻克一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关键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看群众有没有获得感。如何借势借力优化公共服务?我市将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跨区合作,积极引进长三角高端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扩大异地就医门诊结算、异地公交扫码通行的覆盖面,让宁波市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越来越需要区域协作联动。我市还将借势借力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生态共保机制,推进大气污染、陆海污染联防共治,开展建筑渣土消纳、危化品运输管理、生态补偿等协作,加强环境执法联动和环境风险应急联动,在共建绿色生态长三角中体现宁波的责任担当。

    省内省外两个一体化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规划纲要中,我市共有16项重点工作被纳入,涉及通苏嘉甬、甬台温福、沪甬、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功能性平台,充分体现了宁波在长三角的重要地位。

    今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宁波前湾新区,整合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区域的资源,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依托前湾新区,宁波将学习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兴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等先进经验,抓紧规划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

    在积极推动跨省合作的同时,以甬舟一体化为重点的省内合作也风起云涌。

    省委、省政府对推进甬舟一体化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宁波舟山一体化”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省推进“四大”建设的重要部署。

    8月16日,甬舟一体化推进会在宁波召开,两市共同签署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围绕产业、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资源一体化、商务、文旅、卫生健康、应急救援、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等签订14个专项合作协议。甬舟铁路等8个重大项目合作协议也在会上签约。

    宁波推进甬舟一体化的行动方案,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即“设施一张网”“产业一条链”“民生一张卡”“环保一条线”“市场一盘棋”“开放一个面”。按照这一方案,未来宁波舟山两地老百姓将有望实现“1小时交通圈”,同时在民生领域享受同城化待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