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是我市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活则宁波活、民营经济兴则宁波兴、民营经济强则宁波强的理念,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着力提升政策效应,进一步厚植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强化政策集成,发挥整体效果,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政策动态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评估,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措施,细化相关条款,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持之以恒抓好国家减税降费、民营经济“1+X”政策体系落地落实,精简兑现环节,打通实施梗阻,确保利好政策传导到基层,落实到企业,释放更多政策红利。大力拓展企业减负空间,有效落实差别化地价、下调失业保险费率、降低医疗保险缴费、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清理服务性收费等系列降本举措,推动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优化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落实首台套产品和“宁波制造精品”政府首购制度,支持民营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组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丰富形式、加强报道、扩大效果,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普及度,提振发展信心,增强政策获得感。 二、合力联动纾困帮扶,进一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强化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破难,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全国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充分运用各种融资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和内部激励考核体系,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市场化民营担保机构,充实增加政策性担保公司资本,研究制定动产担保融资管理办法,形成较为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强有力信用支撑。推进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政银企联动,破解抵押担保过度、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坚持稳企业防风险,降低企业杠杆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和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完善“亩均论英雄”考核机制,对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特色性新兴产业,在评价指标、奖励措施等方面要因企施策。积极探索用地供应方式,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精细化管理,通过规划预留、存量盘活、新增投放、差别化供给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民营企业发展用地。 三、大力支持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强化创新驱动,突出人才科技,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和迭代转型。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宁波前湾新区等重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技改和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民营企业与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壮大和超前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推进人才特区和人才高地建设,切实帮助解决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需求,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的创业环境。 四、强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强化放开搞活,促进公平竞争,扩大拓展民营企业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等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释放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全覆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禁止设置限制或排斥民营企业的不合理条件,打破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门槛壁垒,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公平使用生产要素。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不同类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加强内外开放协同,深化创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性平台和港口联盟,统筹推进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有效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区域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内大市场建设的积极作用,为发展拓展空间。 五、聚力落实各方职责,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强化优质服务,敢于担当作为,坚决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巨大贡献和重要地位,更加自觉地担负起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安商亲商的社会环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强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和考核评价。各级监察委员会要加大监察力度,对执行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依法保护好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规范政企交往行为,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避免微观执法简单化、“一刀切”,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和整改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强专题报道,大力提倡民营企业家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精神,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高度重视和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切实发挥好监督推动作用,加强政策法规和本决定落实情况监督。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到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形成强大社会合力,共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奠定更实的经济基础,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