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弓 慈城镇望京社区有个“绿色银行”,主要功能是回收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成立不到两个月,很受居民欢迎,尤其是老年人。 看了《宁波日报》8月20日头版的这则报道,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适老性”。 与城市社区不同,望京社区分布的全是散居楼群,老年人多,没有物业管理。在这样的社区推行垃圾分类,难度比较大。但是它的最有利条件正是老人多。社区户籍人口近3500人,老年人超过60%,接近2100人。只要把老人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垃圾分类就能顺利推进。 身体尚健的老人,优势还真不少:空闲时间多,且大部分时间居家;节俭意识强,不像年轻人那样对小钱不屑一顾;多数从事家务劳动,做垃圾分类就是举手之劳;几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养成了做任何事都认真的处事态度。他们唯一的困难就是多数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望京社区正是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推出了“银行模式”:就近设立专门站点,回收可再利用垃圾,根据不同品种与重量,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折算成分数,记入“存折”,随时可在回收站兑换雨伞、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 其实,即使在其他垃圾的分类处理上,也可以让老年人参与宣传和监督工作。在别的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比例也不低,同样是一支重要力量。有媒体不久前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一老一少”是垃圾分类的最大拥护者:“00后”有热情,易于接受新事物;“40后”“50后”有时间、有精力,更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如何调动这“一老一少”的积极性,就看有关部门和所在社区的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