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厉晓杭 北仑区委报道组 虞海波 顾霄扬 浙江大地,山海共生。 2002年启动的山海协作工程,充分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让浙西南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携起手来,实现互利双赢和区域协调发展。 18年间,山海协作架起了一座桥梁。宁波北仑与丽水云和两地由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精准对接,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协同,走出了一条产业优势互补、双赢协作可持续的成功之路。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山海协作推进会上,该协作模式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 念好“山海经”,弹好“协作曲”。山海聚力,互融共赢,山高海阔的灿烂前景正徐徐展开。 精准对接—— 以需求导向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云和县地处浙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木制玩具是云和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县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1000多家,产品畅销74个国家和地区。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尽管有“木玩名城”这一美誉,云和木玩产业却面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企业生产以贴牌为主,在工艺、设备、技术等方面急需转型,却苦于没有高端的人才和技术。”云和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王伟友感慨。 山海协作,精准选择合作产业是关键。2014年,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在云和获得了50亩土地的使用权,并建成了一家年销售额9000万元的木玩制造、仓储企业。这在当地引起了震动。 “怡人玩具是一家生产高品质木制玩具的外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市场,目前半数产品在北仑设计。我们把怡人引入云和,就是出于产业升级的考虑,同时能带动木制行业提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北仑区发改局局长鲍志荣告诉记者。 浙江广华玩具有限公司是怡人玩具的供应商。3年间,在总经理钟方楠的带领下,该公司的产值从3000万元一路攀升至6500万元。“要不是去怡人公司挂职学习了3年,公司发展根本不可能这么快。”钟方楠感慨,怡人在给企业带来订单的同时,还促进了技术和工艺的提升。 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小县城带去了全新的国际化思维,并间接带动了云和县木玩行业的发展。该县木玩行业产值由2014年的36.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5.9亿元。 产业赋能,远不停留于此。 2017年6月,北仑区与云和县签订《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共建协议》。 作为宁波和丽水结对共建项目中唯一的省级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该产业园以云和县现有的全域旅游资源为基础,双方各出资1亿元,成立园区投资主体,采用“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共建模式,深度挖掘云和县“木玩山水童话”特色,致力于打造“童话云和”地域品牌。 山的资源,海的市场,产业转移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仑区白峰石山苗圃在云和县沙溪村启动千亩花卉苗木基地的建设;北仑天恩茶叶与云和县合作建设万亩茶叶基地……通过“花”“茶”产业两手并举,北仑区为云和县带去先进的种植、生产和管理技术,成功实现优势项目异地转移。 如今,花卉和茶叶两个优势农业产业已经在云和县落地生根,蓬勃生长。去年,云和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950亩,茶叶种植面积3.88万亩,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3元。北仑区也通过优势农业产业转移为港口大工业发展布局腾出了极其宝贵的发展空间。 模式拓展—— 以创新引领减少区域间发展落差 山与海、东与西之间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区别,山海协作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2019年4月,北仑、云和两地党政领导在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产业园“园中园”项目。两地将在园中建设“木玩智创空间”项目,打造云和县木制玩具产业合作平台,延伸产业链。 从单一项目帮扶,向为重大产业平台协作和重大产业链补强转变,这一协作模式将为云和打造百亿木玩产业提供强劲动力。 “从有到优,再到高质量发展,云和传统产业缺乏大平台和创新要素的支撑,而这些是北仑的强项。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云和县委书记叶伯军认为,“问海借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两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可有效促进两地经济良性互动。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云和有5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从造桥修路,到全面帮扶,北仑为云和乡村定制“消薄方案”,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空壳村”长汀村的蝶变,就是从一座桥开始的。 由于村庄被云和湖环绕,出行只能靠摆渡,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只有几十位老人留守。好山好水“养在深闺无人识”。 “5年前,村里修建了长汀桥,这里面就有北仑给村里的山海协作资金。”长汀村村委会主任徐宇军说,交通改善后,村里一直想打造一个特色项目来吸引游客。 一个“山中看海”的创意随即浮出水面:利用高山湖泊的景观优势,引入海滨沙滩的元素。杂草丛生的河滩上,村民们铺上了细沙、种起了棕榈树、盖起了遮阳棚,新鲜感十足。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长汀村人山人海。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排名已经从3年前的全县100多位,跃升到第2位,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我们村现在年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今年,长汀被列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北仑方面正在协助村里制定整体规划,并将持续投入资金,扶持长汀完善旅游业态。”徐宇军说。 就在近日,位于北仑区大碶街道高档模具汽配园的“飞地”项目园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园区占地约150亩,由两地合作开发。“这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园区的一部分,我们将作为小微园区建设打造,其余厂房则出租给上市公司。”北仑区发改局副局长林春华介绍,从今年开始,项目收益每年将为云和提供660万元以上稳定的“消薄”资金,助力云和强村富民。 机制协同—— 以共赢思维建起全领域协作“朋友圈” 山海协作并非简单的“富帮穷”,而是把“山”这边的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各自“造血”功能,实现互惠双赢。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18年间,两地干部的交流从未间断,建起深度协作“朋友圈”。 作为一个老兵,北仑干部杨建勇从事山海协作工作长达15年。他介绍,从前期的民生发展、经济驱动,到如今的创新协作升级版,两地山海协作正在不断深化。“在云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北仑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协作方式,逐步推动两地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中间,协作机制建设是重要保障。” 从2017年开始,两地在完善干部互派、联席会议、援建帮扶、社会事业协作等常效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互惠共建、协作共享等形式在产业平台搭建、要素资源挖掘、社会力量共同支撑等方面成功开启全领域协作模式。 社会力量也不断参与进来。在石塘镇小顺村设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所,8个薄弱村与8家北仑企事业单位结对“消薄”,北仑区红十字会和北仑区慈善总会多次捐赠,文化走亲活动日趋频繁…… 一个个重大工程和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背后,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理念。 “山海协作工程融进了山海的情怀,充分调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两头’积极性,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实现互动发展。”北仑区主要领导表示。 北仑云和两地干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追梦美丽家园。 山海协作,前路正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