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育,让甬城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徐 川

    近段时间,我市有关体育方面的大事、喜事不断:8月24日,在2019国际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中,我市选手邢松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项目冠军,实现了我国运动员皮划艇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8月31日,宁波市首届全民运动会暨第十八届运动会盛大启幕,百万市民参与此次盛会;9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中国(宁波)体育产业博览会将在市会展中心举行(均据《宁波日报》)。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兴则城市兴。体育是观察一座城市的窗口,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乘势而上,呈现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可喜成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

    竞技体育可圈可点。三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随着石智勇石破天惊的一举,我市选手无奥运金牌的历史从此终结。汪顺、钟齐鑫、李玲、周昊东、范心怡等众多选手在世界大赛上顽强拼搏,争金夺银,给宁波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带来了荣耀。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与竞技体育相比,人民群众更加关注身边的体育活动,关注全民健身。这些年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体育场地设施的变化。从当年的煤渣跑道到如今气势雄伟的奥体中心,跨越之巨,令人感慨。随着一座座体育场馆的拔地而起,随着一个个休闲健身场所的应运而生,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环境得到了显著改观。截至去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健身环境的改善,使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跑步的、打球的、跳舞的、爬山的……各得其所。无论是周末假日,还是清晨黄昏,甬城大地到处可见运动者的身影。各种群众性体育赛事受追捧,以马拉松为例,就有宁波国际马拉松、九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宁波(江北)山地马拉松、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等,每年有20余场,给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体育场地设施的改善,使得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成为可能。仅今年以来,就有世界排球联赛、国际男篮热身赛、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等大型赛事轮番上演,让甬城众多体育爱好者如痴如狂。

    体育产业方兴未艾。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各类大型赛事的举办,直接带动了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市有体育企业4300家,体育产业年总产值415亿元,占GDP比重为1.16%,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高。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运动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一种必需品。体育事关健康,关乎小康。体育是民生、是经济、是文化,已成为一种共识。体育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这是我市体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总体上来说,整个城市的体育氛围还不够浓厚,发展水平与宁波城市地位及其经济发展水平未完全相适应;一些人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健身技能缺乏,尤其是青壮年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赛事活动不够丰富、体育健身指导不力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有实力的本土职业体育俱乐部,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民间体育消费不足……这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破解。

    毋庸讳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应该而且必然会有更大的作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进一步促进体育健身消费的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体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大好发展时机。

    我们理当抓住机遇,不忘初心,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加快体育领域的改革创新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让人民群众因为体育而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