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舸 如今的城市中,各种护栏是常见事物,然而有城市开始拆护栏。今年7月,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城市道路及公共空间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方案》,把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作为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出行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民生工作之一。目前,拆除工作正在进行,代之以更优化的标志标线和执法资源。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9月10日澎湃新闻)。 设置隔离栏杆的初衷,是为阻挡行人穿越机动车道、避免行人和机动车交通流发生冲突。而在我国不少城市,如今是一栏多用,用行人栏杆来隔离行人、隔离非机动车道,后来又以此防止路侧乱停车。 由此带来的就是护栏处处可见,且规格不一。管理者似乎更多考虑到护栏的功能,却忽视了护栏的大量使用,使得其也成为城市风貌的一部分。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大小不一的护栏,让马路略显凌乱,破坏了交通效率和质量,影响了城市景观。 更为重要的是,护栏要保护行人安全,引导其安全过街,实现机动车规范化管理。如果没有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的统一规划、缺失良好的配套设施,就很难对行人或者机动车驾驶者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也无法让城市交通秩序更加高效、精准。 就如媒体报道中所指出的,光有护栏是不够的,应同步提供醒目的过街位置的标志指引,从而有效减少乱穿马路的行为。对隔离栏杆结构设计,要减少其一旦遇到外力冲击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同时,对于挡车栏的设置间距,也应考虑人群的密度极限,不能影响人群的疏散。我曾经遭遇过短短一百多米的人行道上,每隔十来米就有三个以上并列的挡车栏,行人只能侧身而过,如此一来,人行道反而变得处处是“障碍”,人人不方便。 护栏设置如果仅仅是图管理起来更方便,希望用一根护栏就彻底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恐怕是不太现实的。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更为综合的配套举措来加以完善,包括规范沿街商家广告牌设置方向、设置合理间距的斑马线等。只有提供更符合人性、更为便利的服务,才能减少让行人不惜“跨栏”横穿马路的诱因,强化人们遵守交规的自觉性。 对于机动车同样如此。不让机动车乱停乱放,可以通过路侧更明确和醒目的标志标线,配合执法资源的支撑,有效引导机动车主按照分类需求合规停放。同时,之前某些城市探索的行人“随手拍”举报机动车乱停放举措,可以推广开来,与路面视频监控形成监管合力。如此,有需求引导,有严格执法,相信能逐步减少机动车随意停放现象。 隔离栏杆的设置与设计、使用和拆除,当然需要根据城市自身情况而定。但北京倡导的优化撤除行人隔离栏行动,其实也为其他城市的市政交通管理提供了参考。我们常说要倡导“无障碍马路”,从更大范围而言也应推动“无障碍城市”发展。对于那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设施和手段,应从人性化服务方向持续改进完善,使之兼顾交通安全与出行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