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理”

资料图

    徐益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的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阶段性特征,“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从思政课本身的属性来看,高校思政课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课程,关注“是什么”,但更强调“为什么”,追问“是什么”背后的“理”。理论教学说到底就是“讲理”,“讲理”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方式,要在讲好“理”中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讲透经典理论“道理”,彰显真理魅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点,也是人们看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来源,不掌握原理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面临的问题。而要想把“大道理”讲透彻并非易事,但不能因为其困难,而回避对经典理论深刻的学理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从来没有强迫过任何人接受他们的理论,但马克思主义却能够穿透时空,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并成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是真理的魅力。讲透马克思主义“大道理”,彰显真理的魅力,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过硬的理论功底,既能援古证今,又能固本开新;使用现代话语,让经典理论说中国话、地方话;掌握恰当的方法,以对话、辩论、研讨的方式“讲理”,让经典理论易懂、生动、有趣、有用,方能入耳、入心,使人真心向往。只有通过讲好“理”,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才能赢得思政课更多的认同,获得更多的自信。

    二、讲明治国理政“道理”,回应理论关切

    从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和增强实效性来看,理直才能气壮,气壮才能激发潜能,取得实效。培养“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和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关乎国家的历史、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问题,也是青年大学生理论关切的重点。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这种理论关切必须给予有力的回应。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信仰,高举旗帜,多维、全面、深刻地把道理溯至过往,以历史的魅力吸引人;把道理摆在眼前,以现实的魅力激发人;把道理诉诸思辨,以逻辑的魅力抓住人;把道理融入智慧,以思想的魅力引导人;把道理寓于情怀,以激情的魅力熏陶人,不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认可度。

    三、讲通为人处世“道理”,凸显人文关怀

    精神上的困惑和苦恼往往能在思想上找到“病因”,“精神顽疾”的有效诊疗必须借助理论的武器和思想的力量。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讲好“理”,化解大学生的思想症结。“他人是不是我的地狱”“为什么有人说好心没好报”“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吗”“什么样的人生才幸福”“考研还是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首先处理好大学生最关心而又往往是最易导致困惑和苦恼的日常“小事”,能否以人文精神给予人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关照,以触及灵魂的对话,疏通心理障碍,消解思想困惑,凸显人文关怀。讲通为人处世“道理”,需要思政教师立足理论的高度,胸蕴人文关怀的温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大学生认同之,悦纳之,践行之。

    【本文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精神成长研究”(2018YGH018)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