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酒店”开进山乡农家

一位乡村厨师的中秋节

一桌美味佳肴。

    9月14日,农历八月十六,是宁波人极为重视的中秋节。

    清晨5时许,奉化溪口镇笼罩在朦胧的睡意中。单科华独自开车,前往宁波路林市场采购食材。等到朝霞初露,他已满载而归:膏满丰腴的梭子蟹,新鲜的鱼虾、贝类……

    单科华是奉化一名乡村家宴厨师。对他来说,这又是忙碌一天的开始。当天,在溪口镇亭下湖高岙自然村文化礼堂里,有一场满月酒需要他来操办。一名主厨,5名帮工,从碗筷摆放、烹制菜肴到餐后整理,一条龙服务,全部由他们完成。

    记 者     余建文

    奉化区委报道组 严世君   

    专业服务

    乡村礼堂美食飘香

    下午3时多,笔者来到高岙村。村庄位于亭下水库大坝下,风景优美。村里新建的文化礼堂,面积2000多平方米,还有个独立小院,很是气派。

    厨房建在礼堂的边上。一大笼的梭子蟹已蒸好出炉,单科华与帮工一起,掀起蟹壳,去鳃改刀,一盘盛5只蟹,只只肥壮,“奉化人爱吃海鲜,品质必须要好,分量也要足。”单师傅说。

    当天晚上的这场宴席有10桌,东家是高岙村村民张海波,他为孙子办满月酒。单科华说,宴席早在一个月前就订好了,标准是每桌1500元,不含酒水,“我排了10道冷菜、16道热菜,外加水果。像这种酒席,要体现平安、美满,要多做一些功夫菜。”

    早些年的乡村厨师团队是比较简陋的,用三轮车驮着煤气瓶、炉灶,还有各种餐具、桌椅到各村办酒席。而现在,软、硬件设施统统升级。单科华和他的帮工,个个戴帽子,着统一服装,胸前绣着“荣华家宴”字样。“如今,凡事讲正规。服装是我从网上定制的,帮工也是专业化服务,打算创个品牌出来。”单科华说,村里三年前要给文化礼堂配建厨房,就是请他来设计的,花了6万多元,大的设施一应俱全,并配备了排烟管道,给几百人做菜都没问题,“现在村里厨房条件都不错,我们厨师连餐具都不用准备,上手就能用,十分方便。”

    当天,奉化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楼湘萍到村里来指导,仔细察看设施配置以及团队的工作情况,颇为满意。区里对乡村家宴有细化规定,像这样聚餐人数百余人的宴席,得向村里备案,厨师以及帮工都要有健康证。此外,像刀具的套数、洗菜水池的数量、食物制作的防交叉污染等,也有具体要求,“像村里的厨房,冷菜间单独隔间,并安装了空调,就蛮不错。”楼湘萍说。

    办一场10桌的乡村宴席,在单科华看来,是极为普通的。他操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宴席,有98桌,光请来的帮工就有20来人。不管规模大小,流程都一样,只要准备充分,临阵就不会慌。单科华说,乡村晚宴一般下午5时半开始,提前一个小时,冷菜就要备好,而切菜、切肉、备料以及很多菜肴的前期加工,上午就开始做了。说话间,红膏咸蟹、雁唇金瓜双味、墨鱼拼盘等一只只冷菜相继完成,其中的烟熏秋刀鱼,还用盐雕来装饰,配上发光的小灯泡,一闪一闪,煞是好看。单科华说,这盐雕盘饰是自己亲手做的,“更配满月酒的气氛”。

    大厨“下乡”

    家宴市场提挡加速

    下午4时半,冷菜备齐。单科华稍稍得了点空,跟笔者聊起了自己的厨师生涯。

    今年50岁的单科华是土生土长的溪口人。17岁初中毕业,他到溪口一家有名的饭店拜师学习厨艺。7年之后,单科华进了奉化酒店工作,并到宁波、上海两地接受培训,烹饪技术日趋成熟,获得一级厨师资格证书。

    单师傅以杭帮菜见长,之后还受聘当上奉化一家大酒店的总厨。尽管在业内小有名气,10年前,他却辞去总厨职务,回到溪口当了一名乡村厨师。

    那时候,像单科华这样由城市转战乡村的专业厨师极少,“我算得上是奉化第一代乡村家宴厨师”,单师傅感慨道,人到中年,转型是件大事,“好在我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只是换个地方干本行,还比较顺当。”

    在大酒店当厨师与在乡村办家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灶上的大锅里,单科华用文火炖着一只只蹄髈,每只有1公斤多重,“这是奉化人待客的必备菜。酒店里,多用排骨酱、蚝油来炖煮,而做乡村宴席,我就用黄酒、生抽,再加一点黑木耳,炖上4个小时,味道更好,也更香。”对于做菜,每位资深的厨师都有自己的心得。

    10年间,单科华承办了各种类型宴席,小到几桌的家庭聚餐,大到几十桌的红白喜事、单位年会,对客人的口味也摸得一清二楚。在溪口,传统的乡村婚礼两天内要办四场宴席,每一场宴席,主要的菜品不能重复。单科华的脑子里装着100多道菜肴,随时调用,搭配出一桌桌好菜。他告诉笔者,乡村办宴席,也有不少“规矩”,比如办喜事,是不能上豆腐的,菜色要喜庆。像奉式三鲜,用的是肉丸、猪肺、猪肚等材料,且不加粉丝,与宁波做法差别很大。

    楼湘萍告诉笔者,这几年,乡村家宴市场发展非常快,整个奉化有500余处集体聚餐场所,乡村厨师有120余名,厨师的手艺有高低。为此,区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协会,对厨师进行不定期培训、规范、提升。上月底,奉化区组织7支团队,举行首届农村家宴美食大比拼活动,并推出奉化农村家宴“十大碗”,推动行业繁荣发展。

    “移动酒店”

    美食承载乡愁记忆

    陈芹飞是帮工小队长,手下有20多人,为多名像单科华这样的厨师服务。她告诉笔者,一般每三桌配一名帮工,每场劳务费200元。“遇到农村办白事,我们凌晨3时多就要出门,4时多点火做饭,节奏相当快。”陈芹飞说,有时候冬天下雪,山村路面结冰,电动车开不上去,咬着牙也要及时赶到,很辛苦。

    下午5时以后,赴宴的客人陆续到来,礼堂里热闹起来。单科华开始烹制热菜,迎来最忙碌的时刻。炉火熊熊,烹煮煎炸,两个灶头一起运作,单科华气定神闲,忙而不乱。宴席开始,芙蓉海鲜羹、咸菜汁炖石蛙、牛排蹄筋双味、基围虾……一道道热腾腾的大菜陆续上桌,客人推杯换盏,宴席渐入高潮。

    将近晚上7时,菜肴全部上齐,单科华与帮工才坐下来一起吃饭。主人张海波过来敬酒、递烟,“单师傅,辛苦了,今天的菜大家很满意!”

    “儿子结婚,酒席就是单师傅操办的,现在孙子满月,还是找他!”张海波告诉笔者,单师傅手艺好,为人也厚道,“他操办的酒席,我们很放心,吃起来比饭店的还合口味,价格又实惠。”

    口碑好是乡村厨师的立身之本。一句简单的“满意”“放心”,是对一名厨师最大的褒奖。单科华说,乡村家宴好比一个“移动酒店”,事事要比主人想得更周到些。农村人办酒席,不求排场讲好吃实惠,“对我们厨师来说,也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这两年,单科华平均每月办10场乡村宴席,节假日基本没有休息。乡村人情味浓,为大伙服务,与客人面对面交流,很舒服,单科华说,当乡村厨师相对自由,“累并快乐着”。

    晚上7时半,宴席结束。客人散去后,单科华和帮工还要清洗餐具,将礼堂、厨房打扫干净。室外,一轮满月高挂在枝头。在这个中秋夜,单科华为村民奉上的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有浓浓的乡愁记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