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钢 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即日起,上海市社保中心探索创新经办模式,试行社保业务“容缺经办”,首批纳入18项常用社保业务(9月24日《解放日报》)。 市民在办理有关社保业务过程中,因为对办理程序和相关要求缺乏全面了解,难免顾此失彼,经常会出现携带的申请资料和相关证件不够齐全的情况。要是公事公办的话,这样的情况就无法正常办理业务。如此一来,补齐资料来回奔跑就必不可少,一趟趟折腾下来,不但劳民伤财,还会耽误事情。 上海试行社保业务“容缺经办”模式,虽然市民提交的申报材料有欠缺,但可锁定申报事项和申请主体,同时申请人承诺可在规定期限内补全的,经办机构可先予办理和受理。这么做,能够提高办事效率,有助于让“最多跑一次”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广大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 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机关需要倡导的,是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需要杜绝的,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确保政令畅通,努力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让群众的“气”理顺,才能更好地取信于民。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确实有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最多跑一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客观上以资料不全作为借口,主观上不思进取,缺乏主动和热情,喜欢找借口规避自己的责任,使“最多跑一次”在一些工作中走了样、变了味,其实质是懒政与不作为。 工作找借口,服务打折扣,看起来既没有“吃拿卡要”,也没有给人脸色看,好像找不出什么大的过错。但是,“公事公办”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糊弄老百姓的花拳绣腿,暴露的是服务群众意识淡薄,一句话,是工作执行力差的表现。这种缺乏担当的工作作风,影响机关的办事效能,让前来办事的群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如果心里真正想着群众,就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场地不够想办法克服,人手不足自我分担,材料不齐“容缺经办”,千方百计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那么,“最多跑一次”就能转化为自我加压、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受到市民称赞的“容缺经办”,是方便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便民举措,值得倡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