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宗海在讲述税收工作历史。 (董娜 摄) |
记者 董娜 通讯员 严洁 【人物名片】 张宗海,1954年出生,曾任宁海县财税局城关所副所长、宁海县财税局征管科科长、宁海县财税局税务师事务所所长。 1972年秋,我跨入了税务大门。那时,财政、税务部门和宁海一家银行合并称“财政金融局”,我被分配到辖区内的深甽区财金所担任基层专管员,一个人负责深甽、大蔡两个公社的税收征管。 税务机构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973年,宁海县财政金融局正式改为财政税务局,我所在的深甽区财政税务所就是下辖的8个财政税务所之一。当时宁海经济相对薄弱,1978年全县企业仅有1050户,财政收入1700多万元。 那时候,财政税务所里有两支队伍,一支收工商税,一支收农业税。和工商税有专门的会计计算缴纳不同,农业税的征收工作要繁琐得多。由于每亩地产量不同、作物生长好坏不同、生产作物也不同,就导致每亩地的价值不同,而且每季都不尽相同,收农业税只能挨家挨户上门收缴。我们所里只有十几名工作人员,每到棉、粮收获季节,大家就带着一个手提包、一套复写纸、一支圆珠笔、一本税票、一把算盘这“五件套”到粮站和棉站,向每个生产队征收农业税。遇到收成不好时,生产队可以等到收了茶叶、海产品、林木等,送到收购站兑成现金后再交税。1982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全县纳税户一下由5000多个生产队变成12余万户个人,大大增加了农业税的征收难度,最多时一天可以开掉10多本发票。2006年1月,国家正式取消了农业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纳税户数和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也给税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指导下,基层税务部门从上世纪90年代起积极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让我深刻体验了“上门收税”到“上门纳税”再到“一网通办”的变革。 1992年,宁海财税局试点应用非网络版计算机,但那时的计算机功能仅限于征收开票和税收会计核算,财税所和每个公社专管点之间需要不定期通过软盘拷贝进行数据交换,我和同事骑着自行车在崎岖山路、田间地头穿行,每次至少要花半天,但这个技术已经能够代替手工开票和记账,为税收数据集成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到了本世纪初期,税务部门逐步推出了电话申报、网上申报和电子缴税等多种现代化申报方式,新的税收征管系统陆续推广上线。特别是2016年10月,“金税三期”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正式启用,标志着税收征管领域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自此以后,技术变革突飞猛进,纳税人渐渐从“路上跑”变为“网上跑”,从“往返跑”到现在的“最多跑一次”“一次也不跑”。 如今我退休了,但依然心系税收事业,我看到了国地税合并后的“一窗通办”效率提升,目睹了宁海第一家24小时自助办税厅从无到有……作为一名老税务人,我现在以一名“辅导员”的身份投身税法宣传和财税教育的队伍,为税收现代化事业继续投入关注和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