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展新 什么样的伴手礼能更好地代表宁波?如何兼顾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购买、赠送伴手礼的需求? 作为此次伴手礼推选活动评审组组长,陈民宪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他认为,以宁波海鲜、宁波年糕、宁波汤圆为代表的,耳熟能详、已在本地外地广为传播的“宁波符号”,是制作伴手礼的最佳原料。它们文化积淀深厚、群众认可度高,且创意包装的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海鲜、年糕、汤圆存在不易长时间保存、携带不方便、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较为传统等不足。“这些东西可以代表宁波,但制成伴手礼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陈民宪说。 在他看来,伴手礼的诞生需要经过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初期的资源整合、工艺研发、产品生产,到后期的创意设计和推广营销,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宁波有一批口碑好、实力强的老字号企业,不缺资源;本地设计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确稀缺,但我们可以面向全国聘请优秀团队。真正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产品生产前的工艺研发环节。” 陈民宪以宁波年糕为例,抛出了一串问题——年糕类伴手礼的体积能否做得小一些,更符合“伴手”的要求?能否实现不同年糕种类的搭配,制造更多“花样”来?采用真空包装、数日内可以开袋即食,这样借鉴西点做法的年糕,是否有办法加工出来? 或许,宁波人已经习惯拎着一袋沉重的年糕、拖着一箱腥味浓郁的海鲜走亲访友,即使包装相对粗糙,也不妨碍心意的传达。但作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客人、展示城市形象的伴手礼,还需要在产品研发上下更多功夫。 当然,陈民宪很清楚,完全依靠企业解决研发问题是不现实的。“此次伴手礼推选活动的举办传达了积极的信号,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参与进来,为城市伴手礼的制作搭建平台。建议相关部门筹措一笔专用资金,帮助企业与各类研发机构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联手攻克技术难关。”陈民宪说,“相较于企业老板一拍脑袋作出的决定,群策群力、集中智慧打造的产品,往往更有说服力。” 前段时间,陈民宪在广东看到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伴手礼——一条由年糕制作而成的“锦鲤”,栩栩如生、口感出众。“年糕和鱼,既有吉祥的寓意,又是声名远扬的宁波特产,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出来呢?”陈民宪有些遗憾,但也充满期待,“宁波是不缺匠人的,只有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才能让老味道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制作出兼具传统气质和现代风格的优秀伴手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