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心愿

    许雄辉            

    母亲的一生,有过青春灿烂的美好年华,也历经了不少艰难困苦。她年轻时就有个心愿,但直到晚年才圆梦。

    母亲姓李名玉勋,生于1933年。在外公家,人家都唤她的乳名“九姑妮”。母亲家是做南货生意的,外公李星辉在当地开了很大的店铺,也是有名的工商大户,所以母亲从小就有条件读书。转眼念到初中,她的人生出现了节点性的变化。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跨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攻克国民党军队的阵地,扩大解放区域。地处鄱阳湖畔的江西余干县,一夜之间,也进驻了大量穿着黄色解放军军装的工作队员。他们活跃在街道、学校,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动员有志青年参军报国,准备迎接全国解放。母亲当年正值花季,生性活泼,一下子就与这些解放军工作队员走得很近,受他们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

    突然有一天,外公听人说:“你家的九姑妮跟着部队的人走了。”家人赶紧沿路奔到马背咀码头,一问,回说:船开走了。

    母亲就这样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时,她只有17岁。当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战火纷飞,兵荒马乱。母亲知道,她的父亲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她参军的。但几个月的耳濡目染,同学中进步青年的相互鼓励,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离开家去见更大的世面。她来到省会南昌,进了部队,穿上军装,还考入了中南军政大学。当时的女兵不多,从母亲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正值青春年华的她齐肩短发,英姿飒爽。母亲回忆她的“军大”生活: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军大”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操练走正步,准备迎接开国大阅兵。

    很快,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像春雷一样回荡在天安门上空,传遍神州大地,也震惊了全世界。一位部队(四野)的首长参加了大阅兵,给学员们谈自己的感受,还将一张更早些时候毛泽东主席在北京西苑机场检阅部队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了母亲。母亲十分激动和珍惜,仿佛自己也体验到了大阅兵的骄傲和快乐。近六十年来,她一直将这张照片珍藏在身边。

    自从母亲瞒着家人参军后,她的父亲几乎要与她断绝关系,而她也很长时间不敢跟家人联系。有一天,街道送来喜报,并把“光荣军属”的横匾挂在了李家的门楣上。这时,她的父母才气消怒散,又开始念叨起了“九姑妮”。在那个年代,“光荣军属”的牌匾也部分减轻了各类运动带给一个工商业主家庭的冲击。

    1954年,母亲完结了在南昌、武汉等地的“军大”学习和部队服役的5年从军生涯,转业到了地方,来到赣南某钨矿做财务工作,一待就是几十年。二十世纪80年代初退休时,母亲成为矿里为数不多的离休干部。

    母亲是个“乐天派”,哪怕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也不会把忧愁挂在脸上。她喜欢旅游、出去“玩”,但年轻时工作忙,生活的担子又一直很重,没有闲暇时间去更多的地方。所以,母亲晚年最乐意的事就是出去走走。1990年,我陪母亲去了一趟北京,逛故宫、爬长城、登天安门、游览十三陵。母亲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老是跟人念叨,这是她大半生最开心的一件事。记得那天去参观天安门,当时城楼的许多地方拉了隔离带,站岗的卫兵和工作人员拦着不让进。我与工作人员交涉说,陪母亲千里而来,只想看一看。工作人员手一挥,不能进的地方还是不能进。母亲见状,从袋里掏出她的转业军人证和离退休干部证件,递了过去。工作人员对着证件端详了一番,突然手一摆,移开线带,让我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检阅台,还让我们进到城楼金碧辉煌的厅内参观。在检阅台的汉白玉栏杆前,母亲伫立良久,显得异常高兴。母亲说,她多年的心愿就是“来北京看一看天安门”。此刻,母亲一定想起了40年前那位部队首长向她讲述的开国大典大阅兵的情景,眼前浮现出当年部队首长带领官兵迈着铿锵正步通过天安门的情景。

    母亲在她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患了肾衰竭,与病魔斗争过程中,她一直很乐观。至今,母亲离开我们已有十个年头了。我将她留存了60年的毛泽东主席阅兵的老照片继续珍藏着。这是母亲的一份寄托,也是我们晚辈的一份信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