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丹霞正在制作旗袍。 (沈孙晖 金旭 摄) |
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张瑶瑶 走进宋丹霞家的旗袍制作室,里面摆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工作台,还整齐地堆满了真丝布料、丝线以及一些制作工具。平日闲暇时光,这名象山女子就坐在靠窗的缝纫机前,用一双灵巧的手裁剪出中国女性独特的韵味。 “每件旗袍都是艺术品,每个女人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旗袍。”从一名旗袍爱好者到一名制作旗袍的手艺人,宋丹霞在与布匹、针线、剪刀、熨斗“对话”中,走过了10年“花样年华”。 孩童时期,宋丹霞就对服装非常着迷。尤其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上海滩》播出,剧中女主角身着旗袍展现的美丽与典雅,让她萌生了割舍不断的旗袍情结。 与大多数女子的生活轨迹一样,宋丹霞师范毕业后分配至石浦小学担任音乐老师,接下来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再无过多精力关注钟爱的旗袍。但闲暇时,她总会去镇上一家小有名气的裁缝铺子转悠,静静看着师傅们飞针走线。 2010年春天,宋丹霞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旗袍的文章,并配有精美的旗袍图片。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热爱。想着女儿逐渐长大,工作也趋于稳定,她决心利用周末时间搭长途车奔赴上海,拜当地一名旗袍匠人为师,正式踏上学艺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开始纵使看过师傅操作,也拍摄了师傅教学的视频,但回到象山面对一块块布料和各种工具,宋丹霞依然不知所措,只得硬着头皮尝试,并把每次操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整理出来,待下次去上海再向师傅讨教。风雨兼程,初心不改。学艺第二年,她便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旗袍。 宋丹霞所学的多为海派旗袍,采用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技法。其中,量体是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松紧必须恰到好处,否则穿衣者坐卧会感到不适。有时遇到珍贵或稀少的面料,她会先选用普通面料打样、裁剪、制作,再进行试样。 量体、选择面料、裁剪、缝制、做盘扣……制作一件旗袍步骤繁多,每步都有讲究。“以量体为例,时装一般只有胸围、腰围、衣长等数据,而旗袍制作一般有20多个数据,遇到特殊体型可能要量30多个数据。”宋丹霞说,单脖子部位,就要精细到量颈围、颈根围、领高等数据。 此外,小小一个盘扣的制作也很考究:先把面料烫平、挂浆,阴干后将布料按45度角剪成斜条,对折后缝制,在里面嵌入铜丝,之后再挂浆、烫平,制作成盘扣条子后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花型盘制。“花样多变的盘扣搭配不同风格的旗袍,能为旗袍增添不少婉约的韵味。”宋丹霞说。 虽然制作工艺繁杂,周期较长,但宋丹霞把制作旗袍当作美的享受,坚持用一针一线做出品质,“一道工序都不能省,细节之处更不能马虎。每做出一件成品旗袍,我内心就充满了成就感和愉悦感。” 传统手艺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命力。“海派旗袍款式得体,更为实用。无论是名媛贵妇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穿。”宋丹霞在传统旗袍款式上增添了很多新鲜元素,比如设计水滴领、宫装领等衣领样式,以及更为方便、修饰身材的衣袖款式,就连绲边的配色也独具匠心,力求和谐典雅。 旗袍对于东方女性美的独特展现,使得越来越多人喜爱这款带有时代印记的服饰。而宋丹霞的愿望就是将这个印记传承下去,这是她作为一个手艺人坚守的初心。“待时机成熟,我计划在象山开一个旗袍工作室,为象山女性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旗袍文化的平台,向更多人传扬旗袍之美。”宋丹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