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弹《初心》演出现场 (车厘子 供图) |
车厘子 正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火热开展之际,听一场以《初心》命名的苏州评弹,尤显得意义非常。恰是抱持这样的期待,10月24日晚,我随宁波市曲艺家协会一行专程坐车到北仑影剧院,观看由上海评弹团带来的专场演出,中篇评弹《初心》。 苏州评弹为何要到宁波北仑来演?个中缘由当然其来有自,因为《初心》故事的主人公,初版党章守护者张人亚,就是北仑人——所以说,这是“《初心》回故乡”的一场演出。张人亚的大名,自党的十九大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问及其人其事以来,逐渐为社会大众所熟知,上海评弹团顺势而为,根据张人亚与其父张爵谦两代人守护党章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创作出中篇评弹《初心》。显然,这是一部红色作品,非常的主旋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文艺舞台上“又红又专”的主旋律作品屡屡成为“爆款”,例见由上海歌舞团原创、前阵子刚来宁波演过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其反响可谓好评如潮。同样,与之题材相近的评弹《初心》来到北仑演出,也让现场观众收获惊喜,掌声连连,大声叫好,我亦深觉不虚此行。 《初心》是上海评弹团集全团之力打造的新创精品,由团长高博文领衔,可以说从创作伊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本次到故事主人公故乡演出,团里也非常重视,尽遣精英,高博文团长亲自带队,毛新琳、吴新伯等多位优秀演员轮番上场,十分卖力。 整场演出看下来,我个人认为《初心》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用创新的形式,向不熟悉评弹艺术,特别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评弹演出的观众很好地普及了“什么是评弹”。苏州评弹,顾名思义,当然是产生于苏州的曲艺艺术,只不过对普通人来说,首次听说,会想当然地以为“评弹”是一种曲艺,实则是两种,“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简单点描述,评话只说不唱(类似于北方的评书),而弹词又说又唱且伴奏,二者都以苏州方言演绎为主。而称《初心》为评弹,名副其实,因该作品创新地将评话和弹词合二为一。节目一开场,先是评话名家吴新伯上来讲一段评话,引出整个故事,其后才正式开始弹词表演,这种形式在传统的评弹舞台上比较罕见。作品分“风云突变”“生死相托”“守望初心”三回,总时长两个多小时,相当于一部电影,这便是中篇评弹的规模。我觉得选用这样的篇幅来演实是明智之举,因为要考虑到本节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普通观众,与评弹“第一次亲密接触”,两三个钟头的时长就足够了,如果还像传统艺人跑码头那样,每每演的是十天半个月才能说完一部的长篇评弹,老听客“老耳朵”当然乐在其中,搁门外汉谁有这耐心?此外,同样区别于传统弹词多用单档、双档的形式表演,《初心》从头到尾都用“三个档”,即三位演员在台上共同配合,这也收到了良好效果,演员多,“起角色”的时候转换快、变化多,场面就显得热闹、火爆,容易出彩。 说实话,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要让观众发自内心的喜欢,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故事内容和角色总是显得那么的“高大全”“伟光正”,与小老百姓太有距离感,难免心生隔膜。以戏曲为例,除却京剧“千锤百炼”已经定型的八个样板戏,其他地方剧种,几乎再难产生脍炙人口的红色剧目。郭德纲相声里讲过一个很形象的段子,说流行华北一带的评剧演个才子佳人戏很合适,要演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就有难度,他举了实例,比方说曾有个不知名的小评剧团,心血来潮把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改编成同名评剧,戏一开场,戴头套、穿西装的“列宁”上来就是一段用唐山话说的念白“十月革命刚成功,国库紧张粮食空……”结果台下哄堂大笑,太出戏了。但同样的故事,如果用曲艺的形式来演,就会生动灵活得多,代入感就强,观众就易于接受。这也正是评弹《初心》演出成功的基础。再看演员表演水平,高博文不愧为“吴韵一哥”,人和气,业务也精,三回书,后两回他都亲自上场,第二回坐中间,第三回坐上首,多个角色切换自如,人物塑造形神兼备,“说噱弹唱”俱臻一流。又如著名演员、“张调”弹词传人毛新琳,在表演张父“假哭丧”时的一段张调唱段,引得台下一众老听客连声叫好。 评弹《初心》大获成功,并不奇怪,假如能够打分,我会打“90分”以上,硬要说有所欠缺、吹毛求疵的话,我想还是在方言的问题上。苏州评弹用苏州话演固然没错,但主角的人物设定毕竟是宁波人,并且戏中有主人公与北仑老家乡亲大段对话的场景,分量吃重,可是只有高团一人演邻居“根生”时插科打诨讲了不少宁波话,令宁波观众倍感亲切,其他“宁波人”角色全程都讲苏州话,甚至出现宁波话与苏州话直接对话的场面,这真的有点让人出戏。既然戏中如“小浦东”这类配角是讲浦东话,那么宁波人角色理应讲宁波话。据说上海评弹团也曾经尝试用大量的宁波话对白来演绎这些角色,但效果不佳,因为除了高团能讲一口流利的宁波话外,团里再没什么人能讲好宁波话。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基本功的不足,遥想当年上海独脚戏经典作品《十三人搓麻将》中一个演员惟妙惟肖模仿苏浙鲁粤四省十三地方言的潇洒,今天的演员,依旧应该向兄弟曲种和前辈艺人好好学习,转益多师,再下苦功。另外,对于戏中“三阿婶”这个角色的设计,虽然有一堆解释用来自圆其说,但日常是乡间神婆一样的人物,到最后一刻亮明身份竟是老地下党,情节突兀,实在有点牵强,对于主角的形象提升,也未见明显帮助,似有必要适当调整。 我这个“半桶水”咣当咣当,以上浅见不揣谫陋,不过也得到了同去北仑观看演出的宁波评弹联谊会会长郑涛老师的肯定,表示有此同感。好在曲艺艺术本就是“文艺轻骑兵”,而苏州评弹更是“船小好调头”,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是在和观众长期的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相信中篇评弹《初心》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日益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