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万别“剁”了手,再交笔“智商税”

“双11”在即,警惕三种蹭热点式诈骗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夏怡雯 郑蒙永

    “双11”在即,准备好“剁手”了吗?不过要注意了,想要“剁”你手的不仅有商家,还有随着购物浪潮而来的骗子。

    “双11”前后,各种蹭热点式诈骗频发。统计显示,购物及冒充客服这两大类诈骗始终列全市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案件前五。今年7月以来,我市购物类诈骗同比上升1.85%。而冒充客服类诈骗,随着“双11”临近,发案更为频繁,女性被骗人数远超男性。

    在这两大类的诈骗中,冒充客服类诈骗的三种主要形式“取消VIP”“冒充快递”“购物退赔”,最近已有不少人中招了。手还没“剁”,“智商税”先交了。为此,市反诈中心民警希望市民能够引以为戒。

    “取消VIP”与“安全账户”诈骗合流

    “您好,因操作失误,把您设置成了铂金会员,每月将自动扣款500元。您要取消吗?”接到这样的电话,你是否会觉得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10月30日,鄞州新城派出所接到一女子报警,她遭遇了“取消VIP”诈骗。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诈骗方式。

    当天中午,张女士接到了一个“道歉”电话,对方姿态放得很低,称会马上解决“失误”。一听是“误操作”,张女士也不好意思得理不饶人。接着,对方告诉她,“取消VIP”需要一定的时间,为避免这段时间里系统自动扣款,请她将银行卡里的存款转移走,低于500元就无法完成扣款了。随后,一名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男子打来电话,称银行与购物平台有合作,为了处理这类“常见”情况专门设置了“安全账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了取信张女士,他还提供了一个“内部账户”供她测试,称这个账户是不对外的,所以外部汇款成功不了。其实,这个所谓的“内部账户”其实就是一个虚拟账户,根本不可能转账成功。

    就这样,银行“客服”取得了张女士的信任,随后又发了一个“正式账户”过来,“转移”走了她的15万元。得寸进尺的“客服”还想忽悠她通过网贷平台借款转账,终于把张女士“虐”醒了……

    “今年7月以来,这种诈骗发案同比上升43.39%,损失金额上升89.78%。”市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这种案件骗子有“三步法”:以实习生不小心为你“开通VIP”为由引你入局,给你洗脑;以“取消VIP”为由,要求转账;最后就是猎物到手,销声匿迹。

    上周有8人被“快递公司客服”骗交了“智商税”

    冒充快递公司客服进行诈骗的案件,7月份以来涉案金额上升38.89%,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诈骗案件高发,仅上周就有8名市民上当受骗。市反诈中心分析发现,骗子主要冒充各大快递公司客服,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谎称快递丢失或损坏,可以申请退款,之后让受害人添加其提供的微信。在微信中,骗子会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链接、二维码,诱导其进入钓鱼网站填写支付宝、银行账号、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为了利益最大化,骗子还会诱骗受害人进行网络贷款转账。

    10月27日下午,江北的严女士接到一“快递客服”的电话。对方以“快递丢失,可以理赔”为由,让她扫描一个二维码。严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在链接内输入了自己银行卡号及个人信息,并将银行卡验证码告知对方。随后她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转账7次,金额近1.2万元。

    10月26日上午,杭州湾新区的刘女士也接到类似的电话。加了对方QQ后,对方以提升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值才可以理赔为由,骗得刘女士网银转账近3.2万元。

    “接到快递丢失的电话,一定要到购物网站及卖家处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相信。”民警说,凡是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的,一定要谨慎对待。

    购物退赔这种常见的骗局却屡有人被割“韭菜”

    冒充某购物平台的客服,然后打电话给受害人,告诉她买的东西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并申请理赔。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而又老套的骗局了,尽管总体发案量在不断减少,但架不住“韭菜”众多,总是屡屡收割成功。

    今年9月,受害人王某在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她前段时间在网上买的化妆品批次有问题,可以帮其理赔。接着,“客服”就提出了要求,需要王某在支付宝上添加其为好友,后发送二维码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并要求王某将短信收到的验证码告知给对方。最终,王某被骗1万元。

    “购物退赔”是较为常见的骗局,却屡有人被割“韭菜”。背后的原因是受害人防范意识不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