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之治”彰显我国制度强大活力

美丽中国.多彩秋色。(新华社发)

    余 彦           

    观点提示

    古人云:“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凝聚着几代共产党人的血汗和智慧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探索过程。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对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等做出了原则性论述。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必须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不断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

    我国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的发展进程相伴随,几十年来我们所孜孜以求的现代化,已上升为制度的现代化,体现了社会的跃升、文明的进步。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实践、制度的统一。作为一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显著优势,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所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坚持党指挥枪,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和制度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同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任何脱离中国历史、脱离中国文化、脱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拿来主义”,都不可能适用于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又在引领中国进步中不断发展,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实现的发展奇迹,用最直接、最可信的方式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不断为人民造福、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能够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立场,又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坚定制度自信 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而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为北京学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