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教育: 别让你的爱“误入歧途”

    洪 明           

    家庭教育中有许多失当行为,是因为家长对教育的错误认识而导致的。

    误区一:忽视自我成长

    一提起家庭教育,许多家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教孩子,如何让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培养健康人格、过上幸福生活。这种理解没错,但只是理解到了教育的一般,因为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教育是父母学习当父母和孩子学习当孩子同时发生的过程。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家长是无师自通的。不少家长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是拼命地挣钱养家,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好学校,报课外班,再加上平时严加管教就行了。这种认识窄化了家长的职责范围。

    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需要必备的教育素养是,读懂孩子身心、掌握教养方式、学会陪伴、掌握沟通方法、科学地奖励与惩罚、注重与学校的沟通,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句话总结得好: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误区二:不合理的期待

    当前不合理期待主要表现在期待过于片面。有调查发现,当今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学习。关注学习本身没有问题,但把学习和其他方面发展对立起来势必产生严重后果,不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最终也搞不好学习。有人说,中国的家长重智轻德,其实这句话不准确,多数家长不是真正重智,而是更多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和排名。

    尽管今天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期待方面趋于合理,但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课题调查发现,96.2%的四年级学生表示,家长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至少是“班里中等”,西部地区家长希望孩子成绩在“班里前三名”的人数比例为49.1%,东部地区为41%。很显然这样的期待是难以全部实现的。“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这句忠告极具现实意义。

    误区三:失衡的教育

    教育内容很广泛,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许多方面,需要均衡用力。但是在异化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今天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过多,体验性课程过少。

    中国儿童中心对儿童校外生活的调查显示,小学五年级学生日常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写作业。这样一来,孩子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娱乐、做家务、与父母沟通、发展特长的时间就少得可怜。我国小学生干家务时间远远不及主要发达国家,甚至只有美国孩子的五分之一。而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就业率是不爱干的15倍,犯罪率是不爱干家务的十分之一。以书本为核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失衡的教育,最终剥夺了孩子诸多的成长机会,常常会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手足无措。

    误区四:爱的缺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连母鸡都会的事,父母自然更不例外。但现实中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导致了事实上爱的缺失。一方面,家长天天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生活起居照顾有加,甚至放弃了事业;另一方面,孩子却丝毫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问题的关键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不会爱孩子。借用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可以进行这样的解释:完整的爱的行为是双向的,既需要爱的一方有爱的动机和行为,还需要被爱的一方能够接受到,要想达到这一效果,需要爱的一方识别被爱的一方内心真正需求,采取适切的关爱行为。

    一般来说,儿童成长的早期,爱主要表现为陪伴;当孩子自主意识逐步形成时,爱更多体现为尊重;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爱主要表现为放手。当然,父母爱的方式过度“严”或过度“松”(一味地满足),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研究发现,对子女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严)和忽视型教养方式(松)都容易导致子女的欺凌行为,而且过度的严厉还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误区五:忽视家风建设

    今天,不少家庭重视子女,但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整个家庭,甚至把亲子关系和子女的利益凌驾于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之上,这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父母承认普遍存在着“关心孩子有余,孝敬老人不足”的现象,这不仅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孩子的不幸。

    良好的家风是通过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孩子的。有研究表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饮食状况也比较混乱,常常依赖便利店的食物;母亲做事有条理又有趣,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可见,开展家风建设,父母要带好头,让家风体现在每一顿饭、每一次旅行、每一个交往之中。

    来源:光明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