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票的“坑”,垄断的“锅”?

    邓海建 

    今年国庆期间,叶先生在携程官网订了深圳——伦敦往返联程机票,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中转时,由于查不到机票信息而无法登机。几经折腾,终于改乘另一班飞机抵达伦敦。谁知在返程中,叶先生又因携程的联程机票问题被迫降舱,且被收取1500元改签手续费(11月20日《深圳晚报》)。

    “说走就走”的在线机票平台,似乎成了“说滞留就滞留”。在消费者的票务权益上长袖善舞,有些平台可真算得上“有故事”了:2015年的大年初一,孙先生一家到了北京机场才被携程告知机票已取消;2018年,因台风,杭州一女士滞留日本,多次联系携程改签,结果是改签不成却有“高价机票”在售;今年,又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在该平台购飞机票遭遇大数据杀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人们不禁要问,在线机票销售的龙头企业,何以屡屡犯下类似低级错误?

    敢于犯错、常年犯错,“不长记性”的背后,恐怕是垄断惹的祸。市场垄断是自发形成的,但这并不代表《反垄断法》就可以毫无作为。目前,电商“二选一”的垄断条款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警觉。平台经济固然是大势所趋,不过,平台在马太效应之后,产生的寡头霸权也是必然的逻辑。外卖平台也好、共享单车平台也罢,又或者网约车与网购平台,一家独大之后,傲慢与偏见自然就来了。

    携程在机票上出现的类似事件,坦白说并非一目了然。这里存在两个互为因果的关联:一方面,在缺乏强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不敢说大平台主动在算法上算计消费者,但在“系统bug”这样的老问题上怠慢消费者是明摆着的。就像叶先生的遭遇中,由于信息未录入导致乘客无法顺利登机,平台应当负有全部责任。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商平台与网约车平台等“敏感有加”,却对在线机票销售等旅游平台缺乏有效监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旦出现争议,往往是消费者与平台互掐,大不了闹大了补偿了事,很难拿出权威公信的第三方定论。监管如果不能介入数据平台的管控,大数据之恶恐怕难免。

    有关数据显示,以交易额计,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规模约为8600亿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线旅游消费趋势与消费维权趋势研究报告(2019)》显示,国内在线旅游亦是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行业,问题主要集中在默认搭售、霸王条款、大数据杀熟、订单退改等方面。市场不相信空洞的煽情,市场也不会相信企业的良心发现,最靠谱的权责关系,是建立在公平契约和自由竞争之上的对等关系。

    一言以蔽之,商旅平台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机票上出问题,疑似垄断与监管绵柔难辞其咎。明辨这个道理,我们才能找准药方,帮助在线机票销售平台规范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