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 印晨瑶)本月初,听说“跨村书记”陈伦任期将满,奉化西坞街道孔峙村的村民便开始忙碌起来。经过好几天的讨论,他们请村里的老同志写了一封数千字的挽留信,然后全村家家户户派代表在信上落款签名。 村民全员挽留的对象,是蒋家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陈伦。2017年下半年,孔峙村遇到了麻烦事:上一任村班子部分成员出了点问题,现任的村支书虽说“临时救火”,但已经快70岁了,身体也不好。 “整个村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思想僵化守旧,村子发展暮气沉沉。要想选个合适的‘领头雁’,实在太难了!”孔峙村的联村干部、西坞街道组织委员竺韬韬连连摇头。 “要么我来好了!”陈伦没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话,最后成了真。作为“外来和尚”,他被组织任命为孔峙村的“第一书记”,成为奉化“跨村任职”头一个“吃螃蟹”的人。 难道我们村真的没人了,需要外人来做书记?人不是本村的,是不是就来“作作秀”“挂挂职”“镀镀金”的?面对村民的质疑,陈伦没有打退堂鼓。他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拉家常、聊村务,“同坐一条板凳”了解村民的需求、愿望和期待。 门前屋后有了崭新的柏油马路,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修缮一新,原本废弃已久的危房变成了简约大气的文化礼堂,填补了孔峙村多年没有功能型活动场地的遗憾……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陈伦对村民的承诺基本兑现,两年的任期也到了头。 “‘跨村书记’,你能不能不要走?”听到风声的村民,赶紧写了联名信,他们实在不忍心也不愿意让这样一位“好书记”离开。 住在弄堂口的村民说,原本那里有座即将倒塌的墙门,幸亏陈书记自筹资金进行了及时修复;残疾人俞国光说,自己因腿脚不便,屋后堆满了垃圾,是陈书记带人将其清理干净并浇好水泥;几位耄耋老人说,他们几户人家所在的小巷路面坑坑洼洼,也是陈书记派人把水泥路浇好,还细心安装了路灯…… 这封饱含真情的挽留信,陈伦看了一遍又一遍。做了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相信“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一次也得到了验证:“很多细节,连我自己都忘记了,没有想到村民都记在了心里。” 面对村民的期盼,陈伦正在进行慎重的考虑。如果继续留下来,他希望自己能够不辜负全村干部群众的期望,还能够帮助孔峙村带出有战斗力的团队,留下带不走的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