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善根向参会人员赠书。(俞永均 摄) |
记者 俞永均 11月27日,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重大项目——近代宁波商帮史料整理研究阶段性成果发布。笔者翻阅新鲜出炉的《秦润卿年谱长编(1877-1966)》发现,这位钱业巨子一生坚持“不置私产,营利所得尽数用于桑梓慈善事业”。秦润卿是近代宁波商帮的杰出人物,他的经商理念和做人原则,值得当下宁波企业家学习和借鉴。 祖籍江北区慈城镇的秦润卿,曾任三家钱庄的经理、上海钱业公会会长、中央银行监事、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等职,1947年任全国钱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余久年来,即以每月薪资收入,作为家庭开支,而将年终所得红利,悉数充为各项捐款,不留锱铢。”秦润卿经常对身边人这样说。据秦润卿之孙秦允宗回忆,他的祖父对慈善之举作了长期的安排,但对后代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遗产。 品读秦润卿的故事,从今天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点时代意义: 一是企业家要有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1915年,秦润卿与同乡集资创办“普迪小学”,寓意“普及文化,启迪民智”。随后,又设立“抹云教育基金委员会”,对品学兼优者提供奖学金,资助其上中学、大学,为国家和家乡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1933年,他又为创办慈湖中学捐银2000两。事实上,近代宁波商帮有不少像秦润卿一样的爱国商人,他们积极捐钱捐物,为救济同乡难民与援助战火蹂躏下的中国百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要学习借鉴近代金融业的管理经验。秦润卿在管理三家钱庄时,改变过去主要进行信用贷款的方式,不断扩大抵押贷款的范围,同时采用新式簿记,制作资产负债表,努力使钱庄经营银行化、近代化。同时,宁波人还讲究“知恩图报”。据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宋建江介绍,他在整理宁波钱庄的史料时发现了“恩股”一词,即钱庄的一部分利润年底分给管理者,“入股资本要承担全部风险,但不能分配全部利润”。 三是要传承宁波商帮文化和创新精神。历史上,宁波人为中国金融事业贡献了不少创新之举,如由宁波人首创的钱庄过账制,客户相互之间款项往来可通过账簿由钱庄进行清算,不必使用现金。据“近代宁波商帮史料收集与整理研究项目”负责人、宁波大学教授孙善根介绍,他们将开展为期五年的研究,计划对分散在各地各处乃至个人手中的近代宁波商帮文献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摸底”与整理,目前已发掘出宁波商帮的不少创新之举。如迁居上海的宁波商人许廷佐,是近代湾区经济先驱者,早在1928年他就以个人力量开发三门湾(可参阅《许廷佐年谱长编(1882-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