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甫的“老妻”

    冷枫

    在古代,受过儒家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是很少会在自己的诗文中提到妻子的。现在的读者如果要去了解古代文人的男女情感关系,所能借以追根溯源的文字资料并不多。大体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悼亡诗,如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及他《离思诗》中那句流传千古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贺铸写出“头白鸳鸯失伴飞”的《鹧鸪天·半死桐》;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还有一类虽说数量不少,但并非写给正妻,而是为妾室或歌妓所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提倡夫妻太过恩爱。这话听上去荒唐,可事实就是如此。古人认为,一旦夫妻情浓,男的一方就会沉溺于儿女恋情,从而荒废功名事业。所以文艺作品里,焦仲卿之母最见不得儿子媳妇情意绵绵,现实当中,大诗人陆游也被迫休了心爱的唐婉……

    然而,万事总有例外,有些例外还非常动人。譬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很愿意让妻子在自己的诗文中频频出场。这一点上,他真算得比较“另类”。别的大唐诗人,不说旁人,就说与杜甫齐名的李白吧,一写就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杜甫不这样,他对那位陪伴自己走过艰难一生的杨氏夫人有着极其真诚、深厚的感情。杜甫三十岁那一年,娶了时任司农少卿的杨怡之女杨氏。当时,杨家姑娘年方十九,比杜甫小了近一轮。尽管杜甫在妻子面前是名副其实的“老杜”,但写起诗来,他总称对方为“老妻”。

    杜甫三十六岁那年,为博取功名,再次进京参加科考。不巧遇到嫉贤妒能的宰相李林甫当权,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野无遗贤”闹剧——那回科举,朝廷没有录取一名考生。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举家逃亡。到陕西鄜州后,诗人安顿好妻儿,兴冲冲跑到灵武找刚刚即位的肃宗去了。无奈乱世流离,杜甫很快就被叛军发现,然后抓回到长安,夫妻就此云山暌违。我想那个时候,杜甫大概也是害怕的吧,怕再也见不到那位嫁给他以后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的“老妻”。也就是在那样一个充满了思念的夜晚,他情动于衷,写下了不朽诗歌《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不难懂,此间情调却和老杜一贯沉郁的诗风大相径庭。就像鲁迅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原来杜甫也会写情诗,也能写出如此缠绵悱恻的作品。不过,与其说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不如说它远胜“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月”等喝着花酒、看着美人的娱己娱人之作。因为这里面寄托了王朝板荡、百姓颠沛之际,一个平民诗人对妻子最深切的想念。

    历经磨难的杜甫,还是回来了。《羌村三首》中的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这情态极有画面感,家人重逢,悲喜交加。杨氏一定也曾怨恨丈夫久无音讯,可这种怨恨的底子是牵挂。后来,杜甫便带了妻儿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日子。从杜诗探看,不难觉察诗人不仅爱妻子、敬妻子,还对妻子含有几多愧疚,“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真是连一件好衣服都没给她买过啊。杜甫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将这位与自己相携一生的“老妻”写入诗歌当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还有我很喜欢的那句“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妻子是他一生的伴侣,是他真正的知音。梁启超先生曾评价杜甫为“情圣”,有他的道理:杜甫和杨氏在一起相濡以沫三十多年,从红颜绿鬓到苍然白发,也从国泰民安到生民涂炭……这中间,杜甫没有纳妾,也没有蓄妓,甚至在他存世的近一千五百首诗作中,除了那句出自《壮游》的“越女天下白”外,别的女子,极少提及。有人说,不是还写了《丽人行》么,那个完全是贬斥意味的。

    科技文明迅猛发展,而人性,千百年来依然大同小异。不管是杜甫生活的年代,还是我们身处的当下,专情、长情、忠贞始终是一种美德。杜甫一生饱经战乱,又兼贫苦困厄,然而他的诗真好,情真意切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还有什么比这场景更幸福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