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9-12/04/A9/5670673_bw-zhangwei_1575342759584_b.jpg) |
修建中的“百年堂”。(朱军备 摄) |
记者 朱军备 岑淑益 走在位于慈溪市中东部的逍林镇,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这里中小企业众多,人口密集,本地户籍的4.2万人,外来务工人员有5万余人。 为破解管理难题,从2016年7月起,逍林镇率先尝试“先锋户联”,在全镇建起50个网格党支部,每1名党员联系10户农户,形成“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网络体系。 两任镇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接力干,探索出“小事党员帮扶、难事网格调解、大事齐抓共管”的自治模式。 “六尺巷”美谈再现福合院村 一排排农房前后之间的巷道只有2.5米宽,无法通车。福合院村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很普遍。今年春节前,村党委向全体村民发出了“让地扩路”倡议,引起“先锋户联”微信群的热议。 家住永福庵路20弄6号的党员陈伟冲是响应倡议的首批村民之一。春节刚过,他到村委会大楼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时,向村干部表达了“让地”的意愿。“节前,我们8户村民讨论过‘让地’一事,准备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来落实。”陈伟冲说,与其他7户村民几经协商后于今年2月25日签下协议书,8户村民约定翻盖房屋时,在南北两侧各留出50厘米的空地作为扩路之需,对新房的高度、样式等也作了约定。 走在永福庵路20弄,路西边的一户是办厂的胡建,六间门面房都缩进了50厘米。路的东边是王树伟家,他今年2月份翻建住房时,将房屋前后两面各缩进了50厘米。走在两户人家房前屋后,窄窄的巷道明显变宽了。 “我翻建房子让地,邻居们翻建时也会让地,人人让一点,道路拓宽到3米以上,小车就可开进来了。”王树伟说。 当福合院村的16户村民陆续达成《联户联排拆建房屋协议》后,当地村民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应该坚持去做。6月25日、28日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让地扩路”约定,写入了村规民约。 “道地公约”多户共管公共地 桥一村的民宅中心有一个老祠堂,堂前有块空道地,长期无人管理,天长日久,破水缸、旧砖头、旧木板等积成一堆。同时,由于这块场地是同宗多人所有,堆杂物时,还引发纠纷。 热心村民、慈溪市北京商会会长岑建冲,愿意出资对这块无人管场地进行环境整治。周边其他人听说后,也纷纷出资。“资金不够,我包底。”岑建冲说。 去年,他们雇工将杂物全部清除出去,再在沙地上浇上混凝土,共耗资18926元,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有人提议写一份协议,以确保今后不再占用这块场地。公约议好写在纸上:“本道地原来共有者共有,人人有责爱护,损坏照价赔偿。”“无婚丧嫁娶等大事,不得私自长期占用,不得长期堆放杂物,望共同遵守。”负责人是岑建冲、王国杰、岑建波、惠小国。监管人是村委会。 纸约容易丢失,又有人提议,刻在石头上吧。2018年1月28日,“道地公约”由此诞生。 修“百年堂”网格支部出妙计 联明村小河边有一个罗家祠堂,建筑年代久远,本村人称之“百年堂”。祠堂规模不大,并排六开间,隔一条弄前后两进。前排的中间是一间祠堂,长期空着,两边厢房各住着两户人家,住户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堂沿前还堆了垃圾,环境脏乱。 风吹雨打,前排祠堂塌了半间,危及两边住户。 为此,板桥网格党支部专门开了两次会议讨论处理方案。网格党支部书记张荣明积极联系有关住户,调查产权人。最后决定,先腾空前排房子,全部进行拆除重建。资金由谁出?经网格党支部多次协商,建房费用由两边厢房产权人垫付,厢房继续用来出租,租金可以弥补重建资金。一件难事,由此解决。 青砖黛瓦,重建后的“百年堂”保持了原有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