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0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片共享资源 畅通“小微循环”

白沙探索“街区式”改造

    本报讯(记者厉晓杭 江北区委报道组张落雁 通讯员许耀立)长约400米的生宝路沿线,近期多了100余个停车位,周边4个老小区居民可享受低收费停车。这些“挤”出来的车位,原先是散落在各处的闲置用地。结合改造小区的实际情况,江北区白沙街道推进违建拆除、跨门占道整治、乱堆放清理,并增加停车位改造、景观绿化提升等个性化改造项目,“边角料”“夹心地”等小微公共空间被释放出来。

    “我们提出‘街区式’改造理念,将街路与老旧小区融为一个整体,用较少的投入,建设共享车位、活动室、医疗服务站等,畅通‘小微循环’,不断释放综合效益。”白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波介绍。

    近日,正大花园小区的共享空间已初具雏形。这个充满设计感和集纳城市印记的时尚建筑,前身是一个废弃的煤气站。“我们小区可用空间太少,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对活动室的呼声最为强烈。”正大社区党委书记巍柳燕介绍,共享空间将向本小区及周边居民免费开放,成为生宝路街区的“共享客厅”。

    贝家边小区建于1990年,共有居民180户,是典型的开放式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小区公共设施缺乏、安全隐患多、停车秩序乱等矛盾突出。白沙街道引导居民通过成立自治小组形式全面融入、主动参与、共同推进小区改造各项工作。自治小组累计牵头召集或参加协调会20余次,组织意愿征询6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多条,协调矛盾纠纷30余起。小区还建立了“睦邻议事会”居民协商议事平台,将协商议事贯穿于改造提升全过程,居民参与率达到96%。通过“党建引领、共同缔造、集成改造、人文塑造、管理长效”等“改造五法”,白沙街道累计完成改造面积7.2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27户。

    旧车棚改造成“共享学堂”、设立“传统街区生活艺术箱”、建设植入文化元素的小型公园和健身步道……通过探索“街区式”改造优化空间,多元共治缔造“最大公约数”,白沙街道引导群众从小区管理的“局外人”,变成小区改造的“主人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瀹佹姤璧勮 | 鑱旂郴鎴戜滑 | 缃戠珯寰嬪笀 | 璁句负棣栭〉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瀹佹姤闆嗗洟鑱屼笟閬撳痉鐩戠潱鎶曡瘔鐢佃瘽锛�87654321銆€瀹佺綉骞垮憡(13819807679)
鎶€鏈敮鎸侊細 鍖椾含鏂规闃垮笗姣旀妧鏈湁闄愬叕鍙�
涓浗瀹佹尝缃戙€€鐗堟潈鎵€鏈�

宁波日报